【长篇连载】孤城遗婴|【长篇连载】孤城遗婴 自序

杨屺 / 著 自序
大凡写文章的人,必然喜欢读文章。喜欢读文章的人,往往情思敏锐。
情思敏锐靠什么来衡量呢?记得清末小说家刘鹗在其名作《老残游记》的序言中有过这样的看法,他认为,哭泣在于人是成始成终的——人一生下来就呱呱哭泣;死的时候,家人环绕,也要为之嚎啕痛哭。因而,这个人活了一辈子,有没有灵性,有多少灵性,竟是由哭泣的多少来决定的。
他说:灵性生感情,感情生哭泣。但是他接着又将哭泣分成了两类,一类是有力的哭泣,一类是无力的哭泣。小孩子丢个玩具,不小心擦破点皮,那是无力的哭泣;爱人遭难,家国破亡,自然是有力的哭泣。但是即使是有力的哭泣,也要分成两种:一种是以哭泣为哭泣的,另一种是不以哭泣为哭泣的。以哭泣为哭泣的,力量还不够强,不以哭泣为哭泣的,才足够震撼人心、经久弥远。
他举例解释:《离骚》是屈原的哭泣,《庄子》是庄周的哭泣,《史记》是司马迁的哭泣,《草堂诗集》是杜甫的哭泣;李后主用词作来哭,八大山人用画作来哭;王实甫在《西厢记》中哭,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哭……最后说自己有种种之感情,感情越深,哭泣越痛,因而写下这部书,来作为自己在人世的哭泣……在我看来,“灵性”两个字,是可以和情思敏锐画等号的,而“不以哭泣为哭泣”的哭泣,实则是代表了一种最深的人生感受、人生思考,以及人生寄托。
在古往今来的人类心灵史上,每一个留下感人至深的作品的人,必然是对人生有着种种的自我情怀,而又忍不住为这些情怀哭泣过的。为情怀而哭泣,实在是一种最痛的哭泣;为情怀而哭泣,实在是一种最舒畅的哭泣;为情怀而哭泣,实在是一种丰富多变、不拘一格的哭泣;为情怀而哭泣,实在是一种忘我而又拯救自我的哭泣……
每个人都有最私密最自我的某种情怀,每个人其实都在寻找一种能够安放内心的深情寄托,因而每个人都需要一个哭泣。这样的哭泣或浩大,或细微;或痛快淋漓,或缠绵悱恻;或在眼前,或在远处;或握在手上,或藏在虚空;或专注一时,或耗尽一世;或身体力行,或天马行空;或在一本书、一句话、一行字,或在一片海、一滴水、一粒沙……
在于我而言,这部粗陋的书稿便是我的哭泣。
【【长篇连载】孤城遗婴|【长篇连载】孤城遗婴 自序】2016年4月11日夜融侨书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