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驹班四年级(下)第十三周小结

静老师导读:
上周五是刘晨老师的生日,多少岁呢?看面相自己猜吧......爱之帆的教师关爱小组相当强大--自然又是惊喜加甜蜜。


图片发自App

本学期的数学版块收关了,刘晨老师与孩子们以及孩子们的数学学习愈加熟悉和了解,反复在叮嘱什么,您看懂了么?说说您的看法吧,也算是给老师下一步的备课和教学多点资料。
英语老师要补休婚假,却是下了福驹班的课才出发的,路上又发回了本周的小结,我能说意外又欣喜么?
正值峰会,孩子们也意外地从中学到了一些东西,是什么呢?下周要开始《西游记》版块了,这个版块想干啥?答案从下文自行寻找吧?
要敲黑板的是,“福驹爱英文”最近有所懈怠,学期接近结束了,大家加油善始善终--一个学期的圆满完成,对孩子对我们来说都是意志力的一次胜利,是下一个开始的资本和信心,是放到孩子行囊当中最好的礼物。文末放几张润润姐姐师徒在远方的照片,大家体会体会,终有一日,你除了如今每一天努力示范,与孩子一起积攒的礼物之外,似乎,没有什么能做的了......
另,做好事可以不留名,看人报告不来不留言的......


刘晨老师第十三周数学版块总结 在教师资格证的考试中,有一个重要知识点——福勒和布朗关于教师成长的三段论:关注生存、关注情景和关注学生。题目不难答,看到这三个要点,大多数人随便延伸一下就能拿到七八成的分数。但有趣的是,针对考试的学习,在完成考试之后不会让人有兴趣对这些知识做深入的探索和思考,似乎考完了,这些知识也就失去了价值。而当我真正教完了一个学期的数学版块后,这三段论的观点却像一个声音总在我的思想里游弋,像一个躲在云层后面的风筝,吸引着我去收拢手中的细线,好能一睹其真貌。
若通过考试成了学习的目的,老师尚且不能尝到教育的真味,又何况学生了。马云讲过他最宝贵的经历就是做老师的那段时光,后来做阿里巴巴其实还是在用做老师的心态——成就别人。他说这话的视频我看了,对着稿子念的,公众人物说话自然要打底稿,但其中的道理我觉得是直指本质的,教师就是一个成就别人的职业。对应着福勒和布朗的三段论,应该是属于“关注学生”的范畴。华德福教育似乎天然地有以终为始的品质,史爷爷关于教育所有的哲思似乎都是要牵起解答学生“斯芬克斯之谜”的金线。做为老师,若能真正地牵起这根线,也许即使在狂风暴雨之中,也能像富兰克林一样放起风筝。
作为初学者,我可能还处在糊风筝的阶段。但关于练习和考试的意义,我已经在课堂上跟福驹班的同学们有过明确的陈述。经过了一个学期数学版块的学习,本周来到了复习周,孩子们每天都有一页纸的复习题练习,周五还进行了一次考试,在此,我希望跟家长朋友们再重述一下我关于练习和考试的态度:1.不论练习还是考试,都是为了孩子们能够把学到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能力,而能力的转化因人而异,时间上也会有不同,请不要让孩子们的意识关注于比较之中;2.练习的题目浩如烟海,不必纠结于某个具体的题目,有时是问题的设问方式给孩子们造成了困惑,重要的是看到题目背后考察的数学知识点孩子是否能够理解,稀里糊涂地做十道题不如认认真真弄懂一道题;3.要区分能力和态度,有的知识点对于一部分孩子来说也许还过于抽象,此时作为成人,我们需要给到孩子更多的时间去消化,然而,有时孩子们是因为学习态度的原因无法调动起主动意识,此时就需要引起成人的注意了,而这种注意如果演化成批评和指责,也许意义不大,明确学习乃学生主业的位置,帮助孩子们梳理好学习和生活的节奏,更多地鼓励与支持,可能效果更好。
最后,感谢与福驹班的孩子和家长们在本学期的相遇、相知、相伴,感谢一直支持我的王老师和爱之帆所有可爱的同事们!
小高老师英文小结 1.Songs
Kookaburra & The nation songs
都是跟动物有关的歌曲。
2.Three forms of the verbs in
rhythm 韵律学习动词的三种形式
To meet met met
To drink drank drunk
To eat ate eaten
To sit sat sat
To do did done
To go went gone
To come came come
To give gave given
To get got got
To tell told told
To hold held held
To roll rolled rolled
To slip slipped slipped
To stop stopped stopped
……
我们会根据学习内容,不断地增加新的动词,大部分是不规则动词的三种形式,实践证明,韵律的方式学习三种形式非常有效,可以帮助将来的语法时态学习打下的良好基础。
3.Silly Simon
这个读本是继我给孩子们制作的Fuju English Reader之后的第二读本,目前,我们已经进行了三个章节的内容,根据课程进度,我会发相应的阅读材料给到孩子(会要求孩子放在英文文件夹里),
最低目标要求是:
a理解文本的大致内容,不要求细节翻译,
b文本中的每个单词都可以正确读出、发音正确,
c精练词汇,我会给到孩子更高要求,描述图景,或者创造句子。
对于程度比较好的同学设定的目标(当然,这也是有弹性,毕竟孩子英语学习的差距大是我们班很明显的特点):
a.在单词发音正确的前提下,做到阅读流利。
b.理解更多细节内容,可以用英文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c.精练词汇,鼓励孩子创造更复杂,包含更多内容、更有趣的句子。
4.福驹爱英文
有好几个孩子已经跟我说过,同组同伴太长时间没有录音频,导致好长时间换不到书。第一个阶段,家长和孩子们都坚持得特别好,明显感觉到孩子们的进步,我们一个星期只有三节英语课,想要让孩子有更多输入、输出的机会,这个方式是非常重要且有效的,希望再次引起各位家长的重视,您的任务是孩子在完成打卡任务后确定孩子完成,并在打卡纸上画上对号和圈圈。我也会在课堂上跟孩子们强调一下,也感谢您们的配合!
5.有的家长问到
要不要回家背单词?
Renee答:重复书写的作业,我会让孩子一边读一边写,不断加深拼读印象,熟悉各种情况的发音,这些词汇,一般都是课上一起练习过的,家长可以跟孩子一起复习这些词汇,重点是发音,但不需要让孩子翻译。只要课上能集中专注地跟上老师的节奏,理解到图景的层面是没有问题的。当然,很多词汇也需要我们在课堂上,以及孩子的阅读积累,不断重复,才会形成牢固的记忆。
发下来的作业是要求会写?还是会读就可以?
Renee答:发下去的作业,一边读一边写,是让孩子不断地去熟悉发音,对课堂上练习的词汇进行复习,没有要求孩子每个词汇都能默写出来,部分词汇是在听读、辨识的阶段,跟学中文是一个道理。一般要求听写、默写的词汇,我会给到听写任务。


静老师碎碎念: 关于上周:
阅读课很有趣,读孩子们自己写的《我的烦恼》,孩子们自己呈现出来的不同角度与这学期的一个重要主题“换一个角度来感受”不期而遇。
女孩子们的烦恼多种多样,有一点端倪的是,随着长大,女孩子们对自己的外貌开始介意了。于是,就有了“体重的烦恼”、“个子的烦恼”、“照相的烦恼”......而男孩子们似乎对实事更关心,有五六篇都写到了峰会给生活带来的不便,其中也不乏颇有情绪色彩的语言,尤其是对严格检查自家车辆的“执勤”人员颇多抱怨。可是,从另几篇“烦恼”中,我们却能看到另一角度:因为爸爸或者妈妈全心参与到峰会的准备工作中,没有时间像往常一样陪伴自己,自己失落伤心的同时又能体谅到爸爸妈妈的辛苦。
两个角度的作品都读过了之后,孩子们都不说话了,其实几分钟前,他们还在兴奋地吐槽,以此来支持自己或者小伙伴作品当中写到的烦恼。显然,他们感受到了事情的另一面。批改孩子们作品看到这个趋向之后,我上网查了历届峰会的成果,这个时候,刚好拿来跟孩子们讨论讨论--这些事情重不重要?需不需要有人来做?我们会从中受益么?
刚才还群情激昂的小伙子们也连连点头......下了课,一个男孩子把作品要了回去,说要改一改。其实,不在乎这篇作品,他们能通过自己的文笔真实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角度是对的,但是,凡事是从自己的视角、自己的感受出发,还是可以换个角度去感受?这是四年级的教学当中要给到孩子的引导,也是四年级大纲中强调的“关系”。所以,四年级有《本地地理历史》-让孩子去感受自己生活的环境以及先人的脚步,我与这所城市的关系;有《人与动物》-让孩子去感受人类之外的种群的生存和生活方式,人与动物的关系;而数学当中的分数学习,也是让孩子去感受与整数世界不同的一种新的数字关系,一种新的运算方式......
所以,游学回来的这一个月当中,我有意识布置了几个作品主题:《倘若我是***(某种动物)》、《倘若我是我的爸爸(或妈妈)》、《我的烦恼》。也是希望孩子从最容易近融的角度(动物)去感受,再到熟悉的角度(爸爸妈妈)--爸爸妈妈常常会跟我“告状”,说上了四年级,孩子脾气大了爱顶嘴了,不好管了,好吧,你站在爸爸妈妈的角度再来看看这样的关系会有什么新的感受呢?
【福驹班四年级(下)第十三周小结】这次的《我的烦恼》,有几个孩子与烦恼的关系让我很欣喜: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关于下周:
下周要开始《西游记》版块了。这个版块让我又期待又无奈:我既想带着孩子们肆意于这样一部精彩绝伦的故事当中,又实在不知道该怎么下手!
原文好美,可是对四年级的孩子来说又好难;改写后的故事,老师讲起来容易孩子们听读起来也容易,可是,三周的主课版块,这样的品质够么?一百回的故事,每一回讲下来都得十几分钟,三周能讲十回就不错了,如何真正呈现其精彩?请教了兄弟学校上完这个版块的老师,又反复对照或简或繁的几个版本,直到昨天动笔写教案时,心里还有几分惴惴......
事实证明,往前走着是最好的解决方法,摊了一桌子书,手忙脚乱地把之前的各种思路和想法往教案表格里塞啊套啊的,就连发微信给崔主席,请她统计娃手里的书时,也还没有理清楚自己到底想干什么......突然有一刻,脑袋里似乎推开一扇窗,课程似乎找到我想要的线索。放下笔,跑书店,想给孩子们找到合适的版本,从四点跑到八点,居然没找到......只好非常抱歉地请崔主席通知大家各自解决吧,虽然这几天的快递并不是那么方便.......要求是原文+部分注音注释(通常叫做“学生版无障碍阅读”,略有删减也无妨)。
到底要通过《西游记》版块带给孩子们什么呢?跟大家略分享一下:
*教学意图:
十岁左右的孩子,一方面开始认识到权威的存在,它来自于老师,父母,长辈,另一方面他们又对这种权威进行怀疑和挑战。他们想从周围环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从而表达自己,这是他们的天然的一种心路历程——《西游记》刚好契合这样的成长发展阶段,其内容和北欧神话颇为相似,涉及的角色有神的力量也有人的缺陷。孙悟空的勇敢无畏、神通广大、藐视权威、调皮急躁,以及被降伏、敬畏和皈依,他的“心猿”本性;八戒的憨实、木讷、对现实生活的依恋、夹杂的小聪明,他的“夯货”性;沙僧的顺从,踏实;唐僧的一切以笃信原则出发的驽钝和虔诚、精神的引导和执着的“僧”性。还有故事的戏剧性,入神的刻画,丰富的想象,以及它大量的经典语言文本本身的节奏和韵律,对这个阶段的孩子来说都是极好的学习内容。实际上,《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的气质,也恰是我们常说的“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抑郁质”,孩子们会在他们自己中间找到原型。通过暗示,得以矫正。
*教学目标:
1,《西游记》成书背景、作者介绍;

2,部分回目的阅读、朗读、理解、复述及讨论;
3,改编、设计剧本,期末戏剧排演;
4,学习山东快书,再次与“方言”相遇,练习用快书的形式讲一段故事;
5,人物形象分析总结,带有思辩角度理解角色的不同面向;主课本书写及绘画;
6,生字词和文言表达特点的拓展。
*重点难点:
一百回的长篇故事,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当中选择合适的故事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讨论并且能够展现《西游记》本身的魅力?代表形象的绘画如何以合适的方式带给孩子们?超想力超强的故事场景,上天入地气势恢弘,如何通过戏剧来呈现?设置怎样的问题才能将讨论和自主阅读的意愿激发出来?
孩子们说,最想通过这个版块学会“七十二变”,我说,我努力备课了,但还是不知道怎么教七十二变,要不你们转学吧,等下周我们一起研究研究该转到哪个地方的哪位老师门下......周五画蜡块画,我做模特,让孩子画了我的身姿,然后,我在这个基础上改成了猪八戒。孩子们很满意,并且大声给我鼓劲:我们不用转学了,你已经教了第一变啦!下周再变个孙悟空吧!
他们不想转走,那就等着转来的小伙伴吧。你们最好憋住别跟孩子说,待我好生铺垫一下,一起迎接一个帅帅的新“驹子”吧。btw,爸爸妈妈也都是很好的人,咱班家长的传统的就是热心又热情,新家庭来了很快就亲如一家了,嘉妈、欣怡妈,是不是这样啊?那就请做好准备,多多关照新伙伴吧。
说好的照片:

福驹班四年级(下)第十三周小结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福驹班四年级(下)第十三周小结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福驹班四年级(下)第十三周小结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福驹班四年级(下)第十三周小结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福驹班四年级(下)第十三周小结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福驹班四年级(下)第十三周小结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福驹班四年级(下)第十三周小结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福驹班四年级(下)第十三周小结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福驹班四年级(下)第十三周小结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福驹班四年级(下)第十三周小结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福驹班四年级(下)第十三周小结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福驹班四年级(下)第十三周小结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福驹班四年级(下)第十三周小结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