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中国机器人:速度与激情( 二 )


3、一家代工厂受了什么刺激要孤注一掷搞研发?
4、什么是日本尖端技术的软肋?
5、在谐波减速机突破技术封锁 , 拥有中国标准之后 , 我们在产业链上还有哪些隐忧?
01 中国机器人的盈利危机以中国机器人“长子”新松机器人为例 。2013年前后 , 新松的收入规模一直跟随市场的繁荣正向发展 , 但每台机器的利润越来越低 , 毛利率节节下滑 。
原因就在于减速机等核心技术的缺失 , 让新松在2012-2016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的市场环境中 , 利润增速“开倒车” 。
投稿|中国机器人:速度与激情
文章图片

制图:立方知造局
面对中国异军突起的市场 , 外资机器人品牌没有丝毫慌乱 , 仍然奉行一贯的对华销售策略——通过降价普及产品 , 扩大市场占有率 , 再提供后续的服务与配件来盈利 。
2003年 , 外资品牌一台有效荷载5公斤的六轴机器人 , 在中国的售价为80~90万元;到2013年 , 已经降至20~30万元 。
仅比外资产品价格低10%的中国本土工业机器人 , 面对前者经年制霸的市场占比 , 下游客户更高的品牌信任度 , 更大更全的营销服务网络 , 本土优势荡然无存 。
由于每台产品的高昂造价 , 其时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内流传这样一个说法:“100台起步 , 500台持平 , 1000台盈利” 。但纵观所有本土厂商 , 能够卖出200台的已属“稀缺物种” 。
国家科研院所诞生的新松 , 是本土品牌的大哥 。在刚成为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的中国 , 这位大哥带上所有小弟 , 以总销量9700多台的成绩、26%的市场占比 , 与外资对比处于极端下风 。
更糟糕的是 , 中国本土工业机器人已经陷入“高端产业低端化”的困境 , 六成销量都集中在搬运和上下料领域 。在汽车制造、焊接等关节机器人使用场景中 , 外资占比高达92% 。
“垄断”一词 , 绝非虚言恫吓 。
投稿|中国机器人:速度与激情
文章图片

制图:立方知造局
但真正阻隔中国本土工业机器人前进的壁垒 , 还横亘在更上游的产业链前 。
02 “特供”中国的高价减速机外资厂商的机器人能够大幅降价的根本原因 , 在于应对上游配件时的成本掌控力 。
当时 , 两家日本企业——哈默纳科(谐波减速机) , 纳博特斯克(RV减速机) , 垄断全球减速机75%市场份额 。
同样是买家 , 世界机器人巨头ABB和发那科采购一台减速机的价格却比中国企业低不少 。
之所以出现巨大价格差 , 有两方面原因:
1、中国机器人企业的规模普遍较小 , 采购减速机只能以“小批量 , 多品种”的模式进行 , 非常容易形成被动局面 。
反观国外机器人巨头 , 一方面很早就开始与哈默纳科、纳博合作;另一方面 , 规模化的生产带来每月上千套减速机的采购量 , 采购价自然就会降低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