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中国机器人:速度与激情( 三 )


2、外资机器人企业 , 特别是日企对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的抢占态势明确 。2013年甚至被人称为日本工业机器人转战中国生产“元年”:
年初 , 不二越公司在江苏张家港开始生产机器人;6月 , 世界机器人四大家族之一日本安川电机 , 在常州启动新工厂 。
“薄利多销”是小商品市场才有的慰藉 , 对于中国工业机器人来说 , 似乎连这一点“慰藉”都快要变成泡影 。
再者 , 机器人作为“专精特新”产业 , 微薄的利润不仅是阻碍研发 , 让企业原地踏步的圈套;也是轻易就会导致“翻车”的陷阱 。
但整个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毫无议价能力 。不是没有破釜沉舟的勇气——在国内没有替代品的情况下 , 实在无法绕开壁垒 。
对于担负有军工、科研任务的高端机器人企业 , 为了提升机器人的质量 , 付出高成本采购来自纳博和哈默纳科的RV与谐波减速机 , 保证质量的可靠性 , 是具有实际效益的 。但如果有国产高质量替代品出现 , 无疑能为后续的产品研发和市场布局打开独立自主的新局面 。
同样 , 中低端技术层级的自主品牌机器人厂商 , 在面对“成本大户”减速机时 , 如果能有实惠的国产替代品选择 , 那么他们的同级产品也将比国外品牌更具优势 , 利润更有保障 , 也更有余力去进行自身的转型与升级 。
就在中国本土工业机器人企业面临来自谐波减速机的高价垄断时 , 也催生出不少研发减速机核心技术的企业 。
但垄断谐波减速机长达半个世纪的哈默纳科 , 早在1965年就造出初代机;1970年比较成熟的产品已经开始量产 。
相隔数十年的技术鸿沟 , 难以复刻的精工制造体系 。即使谐波减速机的结构并不复杂 , 也很难通过拆解后的测量进行1:1的仿制 。就算能仿制成功 , 面对减速机结构紧凑的特性 , 以及需要毫米级精加工的制造技术 , 也无法立竿见影地进行量产 。
自主机器人品牌的脖子 , 还要被卡多久?
03 一家代工厂商的自我救赎转机出现在2003年 , 机器人四大家族之一瑞士ABB , 已经在中国机器人企业之前吃到日企的苦头——来自哈默纳科的谐波减速机价格连年攀升 , 伴随而来的却是交货周期的迟滞 。
这股怨气甚至传到中国 。一名ABB中国员工对此事的吐槽 , 恰巧被一个代工厂商的高管听见 。
这家厂商名为恒加金属 , 正是后来荣获“专精特新”企业——绿的谐波的前身 。当时作为ABB在国内的供应商之一 , 专门提供精密仪器代工 。
谐波减速机是什么?一个日企生产的小部件怎能产生垄断?甚至让ABB这种国际机器人巨头如此头疼?
这个故事有很多版本:一说是机缘巧合的谈话让恒加金属的高管对谐波减速机产生兴趣 , 同为恒加领导层——后来的绿的谐波创始人左昱昱 , 专门去日本考察该项目;一说是左昱昱为了寻求恒加未来的转型 , 赴日调研后才发现谐波减速机这一蓝海市场 。
总之 , 左昱昱从日本回国后 , 就在当时恒加金属的技术团队中抽调了3人 , 进行谐波减速机理论方向的研究 。
一切好像已经开始 , 但又没完全开始 。如果指望一个“3人小组”能打破日企几十年的垄断 , 未免太过异想天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