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出走BAT的科学家们,被VC疯抢( 二 )


出走BAT,被VC疯抢虽然很多“互联网打工人”把BAT看成是职业生涯的最高点,但对于头顶众多光环的科学家来说,BAT可能只是他们人生中的一个跳板,甚至一个短暂的经历,“来得了,留不住”成为BAT科学家们的常态 。
六年前的儿童节,获得芝加哥大学物理学硕士、统计学博士学位的闵万里离开美国加州山景城,坐上回中国的班机 。他曾先后在IBM、Google工作,此次归国,等待着他的是“阿里云人工智能首席科学家”的职位 。
入职阿里后,闵万里负责孵化各类人工智能应用,从无到有组建大数据孵化器团队,从最初的道路信号灯优化系统到后来的ET城市大脑、ET工业大脑、ET农业大脑,闵万里立下了“汗马功劳” 。
不过四年,闵万里却以一封「山景辞行」向阿里云作别 。
贾佳亚从腾讯离职后,创立了AI公司思谋科技,专注深度学习和计算机视觉等科技的应用创新,且在今年6月完成了2亿美元B轮融资 。
另一位慕尼黑大学博士,人工智能专家,国际知名机器学习专家余凯也曾在百度挥洒过汗水,余凯的擅长领域为语音识别、计算机视觉等,曾任百度IDL常务副院长,百度研究院副院长,兼任负责百度图片搜索产品的高级总监,他带领过的团队相继三次获得“百度最高奖” 。
可在百度任职3年后,余凯还是选择从百度离职 。不仅如此,百度前首席科学家吴恩达也从百度离职,由于百度研究院高层的频繁出走,百度也被戏称为“人工智能黄埔军校” 。
腾讯也难逃“科学家出走”的命运 。机器学习和大数据分析领域的国际知名学者,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统计系教授张潼,曾在2013年加入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又在2017年3月加盟腾讯,任AI Lab主任 。但在腾讯两年后,张潼再次离职,选择回到学术界,继续AI领域的学术研究 。
张潼、闵万里、余凯、朱胜火、任小枫……这些BAT下血本挖回来的科学家,却没能在大厂留得住 。
在BAT里,由于公司各阶段技术研发的方向和需求不一样,企业的人才梯队方向也会随之转移,具有不可控性,这时候可能就与科学家自身的擅长领域,发展方向产生矛盾冲突,当冲突不能妥善调节时,离职就成了必然选择 。
对于科学家自身来说,无论是追求自身价值实现的最大化,还是财富价值的最大化,创业都是一种最佳途径 。毕竟他们名校毕业,人脉充足,与其当一个“高级打工仔”,不如投身创业大潮 。
事实也是,绝大部分从BAT离职的科学家们都走上了创业之路 。余凯从百度离职后就创立了地平线机器人,这家公司是一家嵌入式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和系统级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要业务是为自动驾驶汽车、智能摄像头等终端设备安装“大脑” 。
截至2021年6月10日,地平线机器人已经经历13轮融资,而且近半年内,地平线机器人共获投7轮,共计至少12亿美元,吸金能力强悍 。
同为百度“出走”的科学家吴恩达也选择了创业 。吴恩达的Woebot已经于今年7月宣布完成 9000 万美元 B 轮融资,此轮融资完成后,Woebot Health 融资总金额达 1.14 亿美元 。融资方包括JAZZ Venture Partners、淡马锡、贝莱德、Owl Ventures 等 。
闵万里从阿里离职后,牵头创办了一只风投基金,聚焦传统产业周边,用云智能技术注入和资本加持“二位一体”的组合型赋能 。根据钛媒体报道,闵万里创办的VC基金募资已经到位,首期规模约为8亿美元 。
从BAT出走的科学家们创立的公司是备受资本偏爱的“宠儿”,融资金额也非常可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