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小明王之死,到底是不是朱元璋所为(还是另有其人?)

小明王韩林儿,是元末宋国的国主。虽然其本人没啥才干,但能在乱世中被刘福通所拥立,完全因为他有一个能干的爹——韩山童。

元末朝纲败坏,群雄四起,各路人马不管有才的没才的,纷纷登场,其中韩山童号称“天下当大乱,弥勒佛下生”,一时间吸引了众多信徒,再加上刘福通等人为其鼓吹是“山童,宋徽宗八世孙,当主中国”,打着这样的名号,一群人便成立了起义军,以红巾为号,又称为“红巾军”。
元末小明王之死,到底是不是朱元璋所为(还是另有其人?)
文章图片
韩山童死后,刘福通想借助于其“宋徽宗后代”的名声起事,于是拥立了他的儿子韩林儿,立国号宋,以龙凤为年号,号称小明王。以郭子兴的儿子郭天叙为都元帅,张天祐、朱元璋为左右副元帅。
然而,那时候的朱元璋羽翼渐丰,已不是当初甘居人下的朱八八,再加上韩林儿也只是徒有虚名,他事事听命于刘福通,刘福通才是掌握大权的人。故此,朱元璋听到这个命令只说了一句话:大丈夫岂能受制于人?
于是,他选择了不接受这个任命,但因为当时韩林儿的身份,尚有不小的号召力,因此朱元璋审时度势,还是用其“龙凤”的年号来号令军中,这也就变相地认了韩林儿为主。
元至正二十三年,张士诚用吕珍为将,攻破安丰,杀死了刘福通。主心骨没了,韩林儿慌了神,他想到了朱元璋,于是派人向他求救。
元末小明王之死,到底是不是朱元璋所为(还是另有其人?)
文章图片
然而,正是因为这次求救,给他带来了杀身之祸。
朱元璋并没有坐视不管,他出兵了。因为他考虑到如果安丰被攻破,那么张士诚的势力将大大加强,对自己是极为不利的,所以他最终决定亲帅大军,将韩林儿救出,送归滁州。
但是,当后来朱元璋让廖永忠将韩林儿迎回南京的时候,出事了。
韩林儿的船走到半路上,突然沉没,小明王就此死于非命。
关于这件事,历来众说纷纭,疑点重重。有人认为是廖永忠干的,有人认为是朱元璋授意的,还有人觉得或许就是个意外。
的确,《明史朱元璋本纪》里面,仅仅记载了“韩林儿卒”,在《明史韩林儿列传》里,也只是“覆舟沉于江”,而到了《明史廖永忠列传》里,事情就清楚了:

初,韩林儿在滁州,太祖遣永忠迎归应天,至瓜步覆其舟死,帝以咎永忠。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不是意外,而是人为。这个人,就是廖永忠。
元末小明王之死,到底是不是朱元璋所为(还是另有其人?)
文章图片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都自然而然地觉得,一个武将不可能仅仅出于忠心,就敢擅自将小明王杀死,背后必有主使之人,这个主谋者很自然地,让人想到了朱元璋。
怀疑主谋者是朱元璋的观点认为,小明王韩林儿表面上是朱元璋的主君,这个身份妨碍了朱元璋称王称帝,故此廖永忠奉命在半路上制造了这起意外,替朱元璋一统天下扫平了道路。
道理虽然说的通,但细想一下有诸多的漏洞:
【元末小明王之死,到底是不是朱元璋所为(还是另有其人?)】首先,朱元璋的江山是他自己打下来的,到最后关头,其本人的威望已经远远超过了韩林儿,称王称帝可说是众望所归,没有必要背上弑主的罪名;
其次,如果朱元璋真动了杀心,那至正二十三年那次,就不会亲帅部将去救他。
元末小明王之死,到底是不是朱元璋所为(还是另有其人?)
文章图片
那么,不是朱元璋,难道真的是廖永忠自作主张?笔者觉得也不大可能。像廖永忠这样的武将,一般心思不会缜密如此,所以更可能的是受到了其他人的暗示,这个“其他人”或许就是朱元璋身边的某位儒生:
及大封功臣,谕诸将曰:“永忠战鄱阳时,忘躯拒敌,可谓奇男子。然使所善儒生窥朕意,徼封爵,故止封侯而不公。”
这位和廖永忠相善的儒生,擅自揣摩朱元璋的意图,认为杀掉小明王对朱元璋有利,于是和廖永忠商量,干掉了小明王韩林儿。
本号文章,皆为成周子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所用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