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吃透”一本书

如何“吃透”一本书
文章图片
阅读

我们今天学习“分析阅读”的目的则在于“吃透”一本书。
在这里我也得强调,不是所有的书都值得你去“吃透”,因为这的确很复杂且耗费时间精力。但是你一旦决定要完全地“吃透”这本书了,那么你就需要学习今天的内容来获得一些重要的技巧。
如果你认为我说的相似性只不过在于它们都可能带来超高的回报率,那你就低估了我对“惊人”的定义了。事实上,它们在流程上也非常相似。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天使投资人的投资流程与规则:
1、不同项目的投资逻辑不一样,所以投资的第一步是对项目做好分类;
2、接触项目之后就需要仔细研读商业计划书,首先了解这个项目究竟是在做什么,其次找到该项目的商业模式,并推演该流程是否流畅,最后评价这个项目究竟解决了什么需求,并判断这个需求是否为真实需求;
3、接着投资人还需要把创业者约出来面谈,关于商业计划书中的核心点,需要确认双方的理解是否一致;
4、如果项目进行顺利并达成了投资意向,投资人还需要对这个公司进行更深入的调查。
5、等到投资环节已经完成,还需要不断地与创业者进行密切沟通,确定项目进展。
以上这些流程,也基本对应着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十一个分析阅读的规则。
分类 因为面对不同类型的书,阅读方法完全不一样。所以分析阅读的第一个规则是:你一定要知道自己在读的是哪一类书,而且要越早知道越好,最好在你阅读之前就知道。
但是在这之前,我们起码得学会如何分类。
首先,从是否虚构,我们可以将书分为“小说类”与“论说类”两大类。一本论说性书籍的主要目的在于传达知识,而我们的分析阅读会更适用于这一类书籍。
然后,我们继续把论说类书籍进一步细化,可分为“理论性作品”与“实用性作品”。虽然我们日常生活中也一直在说“理论”和“实用”这两个词,但是与这里说的还是有一些区别的。
任何一本教你该做些什么,或者如何做些什么的书都是实用书。
任何一本指南类的书都是实用书,实用书常常出没在经济、政治、伦理等类别书目里。而理论类的书重点在于传播知识,即陈述“什么是什么”,比较常见的是历史、科学、哲学、数学等。
到目前为止,我们先了解这些大的分类即可,后面还会继续细分。
透视一本书 每一本书都有自己的骨架,而分析阅读的目标之一就是寻找出这副骨架。这里就涉及到分析阅读的第二个规则:
【如何“吃透”一本书】使用一个单一的句子,或最多几句话来叙述整本书的内容。
也就是说,你要尽量简短地说出整本书的内容是什么,而且不能满足于一个模糊的概念,阅读论说性的书籍往往可以直接在摘要、序言、目录等部分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但也有一些书会比较困难,因此,我们可以借助分析阅读的第三个规则。
分析阅读的第三个规则是:
将书中重要的篇章列举出来,并说明他们是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个整体的架构的。
每一本书都是作者创造出的艺术品,它也同样具备艺术品的整体性与复杂性。一本好书,不仅仅是内容的简单集合,还会有完善的架构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内容。
当你已经熟练地运用第二、三两个规则,你就会发现你对整本书的方向已有了大致的了解。
接下来要提到的是第四个规则:
找出作者要问的问题,或者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所以把这几个规则连接在一起,就是:你需要在书中找到一些问题,并进行分类。
哪个是最核心的问题?
这个问题是如何被论述的?
剩下的问题中,哪些是主要的?
哪些是次要的?
哪些是理论性的,哪些又是实用性的?
炼字,炼句,炼主旨 分析阅读的第五个规则:
找出重要的单字(word),并透过它们与作者达成共识。这句话理解起来很容易,但实际操作起来却比理解要难。
首先,什么样的字才算重要的单字呢?在这里我们也有一些经验可以帮助寻找这些单字。从一个读者的角度来看这重要的单字,往往就是最让人头痛的字。因为它有可能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时时接触到的,作者一般也会在书中将这些重要的字标注出来或反复强调。
但仅仅找到这些单字还不够,我们还得确认这些单字在使用时最精确的意义。因为这些单字在生活中可能非常普通,但是在书中它往往被用于表达完全不同的意思,这时候你需要做的就是不停地比较上下文来推敲这些重要的单字,直到确认你理解的就是作者想表达的意思。
找到了重要的单字,接下来就到了第六个规则:
将一本书中最重要的句子圈出来,找出其中的主旨。
我们同样可以运用找到单字的方法去寻找这些句子。当我们找到了关键句,那么如何确定我们真的理解了它的主旨呢?作者在这儿给出了两种测试方法:
1.“用你自己的话来说”,如果要你就作者所写的某个句子作解释,而你只是重复他的话,或在前后顺序上作出一些小小的改变,那你最好怀疑自己是否真的理解了这句话。
2.你能不能举出一个自己所经历过的主旨所形容的经验,或者与主旨相关的某种经验?
分析阅读的第七个规则是:
从相关的关联中,设法架构出一本书的基础论述。
但这是有很大难度的,因为论述可能出现在句、段,甚至段的集合中,更何况,每一本书都有许多段落根本没有任何论述。
因此,关于第七个规则,还可以用另外一个公式:
如果可以,找出书中说明重要论述的段落。
可是,如果这个论述并没有这样表达出来,你就要去架构出来。你要从这一段或那一段中挑选句子出来,然后整理出前后顺序的主旨。
那么具体要如何做呢?
首先,找到论述中所包含的声明,也就是你为什么该接受作者这个论述的理由或者是这些理由带领你到什么样的结论上。
其次,你需要区分不同的论述方法:归纳法和演绎法。前者以一个或多个特殊的事实证明某种共同的概念,后者用连串的通则来证明更进一步的共通概念。
最后,找出作者认为哪些事情是假设,哪些是能证实的或有根据的,以及哪些是不需要证实的自明之理。当你明确了文本的共识、主旨和论述,那么分析阅读的第八个规则便水到渠成了,而这也是诠释内容的最后一个步骤:找出作者的解答。
经过前面的积累,你对这本书已经有了相当多的了解,你也该回应一下第一阶段的规则(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是未解决的。
在未解决的问题中,哪些是作者认为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
这本书写的怎么样? 好的阅读更像是一场对话,只有完成了这场对话,才算是完成了一次阅读。
当然,这里的“对话”并不是随意的,你需要非常明白“文法”、“逻辑”、“修辞”这三种艺术是如何协调与掌控的。这里也就引出来分析阅读的第九个规则:
在你说出我同意,我不同意或者我暂缓评论之前,你一定要肯定地说,我了解了。
第九条规则要说的是,当你没有明白作者在说什么时,也就没有资格去评判。这是鼓励读者在作评判之前,要明白评判的前提。事实上,没有一本好书会好到无懈可击,但是公正合理的评论者却少之又少。
希望你不要是一个阅读的“狂躁分子”,如分析阅读的第十个规则所说:当你不同意作者的观点时,要理性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不要无理地辩驳或争论。就像反对他一样,你也要有同意他的心理准备。
要做到这一点,你就需要明白第十一条规则:
尊重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在做任何评判前,都要找到理论依据。
事实上,关于反对作者的具体步骤,作者还给出了更细节的方法。秉持着公正、客观、实事求是并不带偏见的原则,你可以运用以下概念向作者说明:
你的知识不足。在这里要注意的是,除非这些知识确实相关,否则就没有理由作这样的评论。而且,要支撑你的论点,你需要阐述出作者所缺乏的知识点。
你的知识错误。要想作这个评论,你必须要能说明事实,或是能采取比作者更有可行性的相反立场来支撑你的论点。
你是不合逻辑的。这就是说作者的推论荒谬,一般来说,荒谬有两种形态:一是缺乏连贯,另一个是事件变化的前后不一致。要批评这两种问题,读者一定要能列举精确的证据,而那是作者的论点中所欠缺的使人信服的亮点。
你的分析不够完整。最显著的缺陷就是作者并没有解决他一开始提出来的所有问题。然而任何人都可以这样评论一本书,因为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作者的工作也是有限的、不完整的。
至此,我们也就完成了分析阅读的所有规则,但是作者也强调了这些规则是理想化的,没有多少人能真正地用这种方法去读每一本书。无论如何,这些规则只是衡量阅读层次的理想标准。你是一个好读者,应该达到你能够达到的阅读层次。
阅读技巧是慢慢积累的,就算一下全教给你,也得需要一段时间来消化
的。但是,只要按照这样的阅读思想去阅读的话,一直坚持,保证你的阅读层次会越来越高的。
如何“吃透”一本书
文章图片
读书者 我是张德检。
希望今天的文章可以帮助你。
The End.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