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9.1 齐看“开学第一课”

图片发自App 上午一二节都是语文,昨晚还打算着,差不多两节课就拿下第二课了,可谁知,竟然一点都没讲到课本上的内容,我也是醉了。不只是孩子们,这节课我也收获很大。昨天一天的时间都在准备苏轼生平简介,说实话,我不想像孩子发给我的截图一样,在网上搜到什么就一块发给我,等到课堂上稍加一提问,很简单的,苏轼,号称什么——东坡居士,也不知道,这相信是所有资料中首先映入眼帘的信息,视而不见的发给我,不去研究,今天进门那一瞬间,我就想:可能他们无法从纷繁的文字中获取信息,没有掌握合适的方法,再者,有很多字都不认识,难度很大,对于什么“节度使、团练使”等词也不懂,那今天之所以细致的去分析苏轼有以下几条原因:1.了解了苏轼的一生,因为是按照时间节点来的,所以很容易将他特定时期的诗作与所处的大环境对应,更容易理解作者思想脉络;2.花两节课简单的介绍提供给学生今后了解其他诗人信息的方法,现在浪费时间是为今后节省时间,我不确定今天让孩子们跟我一起做的这张导图他们是否会整齐的叠放在语文中夹好,随时研究;3.教给学生了解作者信息的一种思维模式,按照年限梳理,当然还有其他方法,遇到再说。
上午一边讲我们一同做生平图,我在黑板上,孩子们在纸上,如果排除作为老师的强迫症——必须保证每个学生都在听,那么今天的这节课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对这80分钟的信息一直保持着高度兴趣,前提我得讲的通俗点,有趣点,贴合生活实际点呀。在讲到朝廷中王安石变法等新党与司马光等旧党的纷争时,我真是煞费苦心,一会儿“徐老师现在就是王安石了,我在朝野中推行新法,并建立起了自己强大的帮派,王浩锐就是苏轼,他想要向皇帝上书指出我们新党的弊端,我哪能认他恣意妄为,变向皇帝诋毁他,这时,苏轼寡不敌众,自请出京……”讲到“乌台诗案”作为苏轼一生的转折点,各种扯着嗓子的呐喊呀,哈哈,其实我很享受每天教孩子们点扩展视野的东西,我也自在其中。通过间断的提问,发现他们听的很认真,我从没想像过自己可以记住苏轼1037——1101,享年64岁,到今天,真是跟着学生们重新上了小学。
回头想想,昨天自己从众多资料里扒信息,缕脉络时,乱的我呀,真想不干了,哈哈,嘴上抱怨,心里还是想做。今天还给他们讲了“东坡肉”的来历,让孩子们去猜“徐州回赠肉”可能是怎么回事,跟孩子们分享了苏东坡在徐州留下的“东坡四珍”,味美色香,什么醉青虾、金蟾戏珠、五关鸡。孩子们哪能不愿听吃的喝的呀。
在谈到苏轼在杭州修苏堤时,西湖上的三潭映月,许雅馨快速反应,老师1元钱上就是三潭映月,善于观察的孩子!接着大家又不由自主的拿出了5元——五岳之尊泰山,10元——长江三峡,20元——桂林山水,50元——布达拉宫,100元——人民大会堂,这些我们用了大半辈子都没去观察过的信息,我希望孩子们“看”到!(最后这几张人民币我让孩子们自己去找),估计肯找的最多不超过2个,这就是从小好奇心的缺失,我们大人很喜欢把很多东西都告诉孩子,渐渐的,他们丧失了很对技能:吃苦耐劳的能力、勤学奋进的能力、思考的能力、观察的能力…
今晚看了“开学第一课”,每年的这个时候,能看看真好,也搅动一下孩子内心麻木的神经,有点少年精神,有点国家情怀,有点公民责任!讲的太好了!
【9.1|9.1 齐看“开学第一课”】晚安!今天完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