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后,出家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听朴树
长亭外 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今千里 酒一杯 声声喋喋催
问君此去几时还
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问君此去几时还
来时莫徘徊
问君此去几时还
来时莫徘徊
相比之下,更爱李叔同的原版。
我有一本弘一法师的书。
?弘一法师是李叔同
一念放下,万般从容。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李叔同出生于1888年,家里经营盐业和钱庄,是天津巨富。
他的前半生是风情才子,后半生是却是世外高僧。
在中国百年的文化史中,李叔同是公认的通才和奇才。
无论音乐、戏剧、书法、绘画、诗词皆是一流,堪称全才大师,中国现代艺术的鼻祖,是“二十文章惊海内”的艺术巨匠。
在少年李叔同的心中,已有了对人世繁华苍凉的思考。
后来他对那些在红尘中摸爬滚打的伶人戏子有了更深的了解,他知道他们精致生活下的逢场作戏,见到过他们朝夕之间的绚烂与黯淡,也见过其中的荒唐与苟且。
生性敏感,加上早熟的思悟,让李叔同过早地看到了人世间的无常与悲苦,
他希望借助艺术,来安抚内心的痛苦,但却屡屡不得。
最后得悟,出家。
学生问他:“老师出家何为?”
李叔同淡淡地说:“无所为。”
学生再问:“忍抛骨肉乎?”
他说:“人事无常,如暴病而死,欲不抛又安可得?”
更有画面
清晨,薄雾西湖,两舟相向。
李叔同的日本妻子:“叔同——”
李叔同:“请叫我弘一。”
妻子:“弘一法师,请告诉我什么是爱?”
李叔同:“爱,就是慈悲。”
李叔同有太多的爱,他对人世有太多的眷恋,他爱妻儿、爱学生、爱艺术、爱朋友,爱人世间的每一个人,可他又早已看破无常,他知道所深爱的都将逝去,他的眷恋越深,折磨愈甚。
艺术已经不足以安放他的心灵,所以,他选择了宗教,以此来超越无常的苦痛。
众生皆苦,生老病死,爱憎会,恨别离,求不得,放不下。
问余何适,廓尔亡言。
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春满花开,皓月当空,心中一片宁静安详。
【50年后,出家】一念放下,万般从容。
50年后,出家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