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5秒钟的广告歌,能贵到什么地步?

投稿|5秒钟的广告歌,能贵到什么地步?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新音乐产业观察,作者|严植高
今年,广告歌突然成了一个热门话题 。因为蜜雪冰城广告歌、阿肆为屈臣氏创作的《热爱105度的你》、S.H.E为动感地带演唱的《ring ring ring》成功刷屏,一时间无数品牌都想炮制出一首洗脑神曲 。
因为有了抖音、B站、音乐流媒体之类的渠道,用户成了广告歌更主动的二创者和传播者,这让一首洗脑神曲的扩散流传变得更为容易 。似乎每个品牌都觉得自己可以成为下一个奇迹 。货拉拉就用人们熟悉的生日快乐歌炮制了一首名为《拉货歌》的广告歌 。
其实这种广告歌,在国外有个专门的名称——Jingle 。这个词指那种吸引人又容易被记住的简短韵文或歌曲,后来成了广播、电视里洗脑广告歌的代称 。但实际上,广告歌的诞生远在广播、电视诞生之前 。 
有国外广告公司统计过,如今普通消费者每天平均会收到5000到20000个品牌信息,而营销人员根本不可能覆盖每个可用的渠道 。这反而促使广告歌似乎迎来了复兴,尤其是能唤起公众温暖、怀旧回忆的歌曲 。
Jingle的历史比广播久有很多轶事证据表明,将定制歌曲用作广告的一部分,至少可以追溯到莎士比亚时代,也许更远 。
在16世纪伊丽莎白时代的英格兰,音乐人或者乐队会在街角演出,希望能从路人那里获得打赏 。不幸的是,些许硬币不足以维持生计,所以大多数音乐人或者团体都必须有一个赞助商,提供赞助的人可能是本地的屠夫、面包师、银行家等,反正是任何有能力提供费用的人 。
投稿|5秒钟的广告歌,能贵到什么地步?
文章图片

有时,这些赞助完全不求回报,但更多时候音乐人需要付出很小的代价 。他们会被要求写一首关于赞助商的歌曲,作为每场演出中的表演内容 。
据说这样的做法完全有可能追溯到希腊和罗马时代,只要有需要钱的音乐人,总会有相应的赞助商 。
但广告歌真正被广播,还是从通用磨坊开始 。这家公司从1926年的平安夜开始为Wheaties品牌播放朗朗上口的小曲,重复的“你吃过Wheaties麦片吗?你要不要试试Wheaties麦片?”开始为听众洗脑 。最初,这句短短的歌曲只在明尼阿波利斯本地市场播放,但很快扩散到全国,由此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Wheaties品牌的影响力 。
投稿|5秒钟的广告歌,能贵到什么地步?
文章图片

其他广告商很快就看到了定制音乐旋律的价值 。广告词不应该仅仅被播音员说出来,还应该以独特、令人难忘的旋律被人记住,也就是成为Jingle 。于是,在过去的将近100年里,很多最有效和最令人难忘的广告都和Jingle分不开 。
国外广告媒体在评选最经典的Jingle时,麦当劳的“I'm Lovin' It”总是毫无争议地坐上第一名的位置 。
在2003年,麦当劳启用新的品牌宣言“I'm Lovin' It”, Justin Timberlake演唱了相应的广告歌 。麦当劳斥资13.7亿美元为“I'm Lovin' It”的初次亮相投放广告,一共发布了5支广告片,翻译成11种语言 。很快那段ba-da-ba-ba-ba的演唱就像巨无霸汉堡一样全球流行开来 。中国也在2004年9月25日正式启用中文翻译“我就喜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