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走访寒冬中的付费自习室:那群反躺平的职场人( 二 )
一个月后,陈斐的粉丝已经涨到了1000多人,最高观看人数达到400左右 。在新人主播里,这算是比较不错的成绩 。但是,她还是决定不播了 。
随着粉丝量的上涨,陈斐越来越在意网友的评价,“只要有人评论我就会忍不住去看” 。督促变成了约束 。为了被人喜欢,陈斐自觉“多少会有点做作” 。
陈斐面临的问题,并不是个例 。
知乎匿名用户曾吐槽自己做学习主播的经历,“做直播真的很麻烦,每次把书、笔记、文具摆好,设备架起来,找到合适的角度,同时自己再观察下角度是否合适等等,这些就要花费将近半个小时时间甚至更久 。由于是直播,自己会盲目重视进度 。”
为了自律而开始的直播,逐渐背离了初衷 。而观看直播的人也发现,屏幕中的学习氛围极为脆弱 。
于是,当疫情不再严重时,人们再次回到了那个灯光微亮的隔间,寻回熟悉的氛围感 。
被危机追赶的人1992年出生的陈斐,在工作几年后,还是决定考研 。
和大多数河北人一样,大学毕业后陈斐就来到北京 。她就职于一家做电动平衡车的私企,主要负责研发工作 。
在同龄人中,陈斐的薪资还算可观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陈斐意识到,研发能带给她的发展空间有限 。而考研这条独木桥,已经算得上是一条捷径 。
陈斐决定考研的2020年,中国正迎来了史上最难毕业季,有人选择考研,暂避浪潮,而更多的人将涌向职场 。与此相对应的是,企业大幅裁员,经济下行压力增大 。
对生活的危机感,是学习最大的驱动力 。
29岁的李乐也有同样的困扰 。早在2019年,在线教育就传达了危险的信号,能拿到的投资越来越少 。而具体到员工头上,厕纸变薄,年会会场等级下降是个征兆 。
李乐开始学习雅思,万一被裁员,可以去国外读个研究生暂避风头 。
危机感如同一场大型流感,在一线城市的职场流转,无关性别,不分职业 。
从事财务工作的人,担心工作简单繁杂,人工效率低,最终被人工智能替代;北漂的程序员,奋身一搏,只为给未来多备下一条后路,而他知道机会只有一次 。
相比而言,陈斐幸运得多 。
2019年10月,陈斐刚刚迈入婚姻,没有育儿的压力 。因为是亲戚的房子,陈斐可以以低于市场价的房租,住在回龙观的一间二居室 。
陈斐打算报考北京航天大学计算机专业,因为是跨专业考研,陈斐给自己留足了一整年的备考时间 。今年12月,她将与457万考研大军共赴考场 。
去年,这个数字还只有377万 。
相信学习的人2021年年初,坚持去自习室学习的思杨,在公司实现升职,有了自己的团队,他谦虚地说,“就是个初级管理者” 。
而思杨的自学习惯,没有因为升职而止步 。带领团队后,思杨发现自己的演讲能力很差 。
在一次年会上,领导让思杨上台演讲,而这个戴黑框眼镜,说话温声细语的男生,上台后更是腼腆紧张,怎么看都没有团队领导的样子 。
思杨是学习的收益者,这次他打算进一步充电,他对比了多家口才演讲培训学校,决定了一家,报名咨询 。
在咨询伊始,一张带有性格色彩测试和8个问题组成的“口才测评表”摆在思杨面前 。和销售顾问进一步沟通后,思杨当场报了名 。
上一课时的“当众讲话”课程,思杨要花费近190元 。
在思杨结束课程的几个月后,销售顾问石博依旧对这个礼貌上进的男孩有印象 。不过,这样的人石博也接触过不少 。他理解他们:“当你身处这个焦虑的环境,你一定要做点什么” 。
推荐阅读
- 投稿|一度超越微信登AppStore榜首,但“元宇宙”社交也难逃“月抛”魔咒
- 投稿|陕旅饭店集团破产重整,昔日“混改模范”为何沦为反面教材?
- 投稿|疫情之下,本土自主设备如何突围?中国制造的投机主义和长期主义
- 投稿|即视角|出海正当时:欧美、东南亚、中东、拉美市场观察
- 投稿|“东南亚小腾讯”跌入谷底:受阻的业务飞轮撑不起千亿市值
- 投稿|员工行为几乎全裸?深信服“监控门”背后
- 投稿|信任危机?一场针对民族企业的商业“阳谋”
- 投稿|体量庞大,微软还能突飞猛进吗?
- 投稿|估值近百亿,从下沉市场走出来的书亦烧仙草,凭什么成黑马?
- 投稿|浑水创始人遭FBI搜查,屠龙者终成恶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