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友|【耳边评测】内置“台式耳放”——audirect Beam 3Pro解码耳放听感( 三 )


如果说便携使用是小尾巴的刚需工具属性,那么全方位的推力扩展,则显然是它的HiFi体验属性。具有了更高推力的小尾巴,我们就可以在更多的环境和场合体验到大耳机和高阻平头塞的魅力。
Beam 3Pro就是打开小尾巴驱动能力的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手机媒体通向头戴耳机系统的大门。
在试听过程中,我测试了很多全尺寸旗舰级大耳机。在高增益驱动模式下,Beam 3Pro能够基本完全撑开大耳机的声音构架,能够打开足够的声场,同时也能展现出一个较高的动态水平。
比如拜雅的T1二代,Beam 3Pro驱动出来的T1气势是相当惊人的,表现大动态、大编制的音乐内容能够在力度上与入门台机媲美。其实T1是一个并不易于驱动的耳机,我在几年前就因为驱动原因放弃了购买计划,而选择降级为更易于驱动的DT 1990 PRO,毕竟那时候主要还是用便携设备来推嘛。T1二代最难驱动出来的元素是声音的密实与力度,推不开的话,声音密度不足且偏软。Beam 3Pro基本上能够把T1二代驱动出较高水平的力度和密度,对比台机而言,只是在线条的流畅感和立体感上存在差距。
发烧友|【耳边评测】内置“台式耳放”——audirect Beam 3Pro解码耳放听感
文章插图

而在驱动便携头戴的时候,Beam 3Pro能够驱动出足够的鲜活与通透。比如之前我用便携设备驱动的铁三角ESW990H,往往就会感觉声音会有些闷,甚至有些压抑,而在上台后就会有明显改善。Beam 3Pro驱动的ESW990H,就初步具备了台机驱动下的那种通透感和灵动感,让这个以音色和线条感见长的耳机,能够在整体的空间氛围感上得到大规模的补强。
发烧友|【耳边评测】内置“台式耳放”——audirect Beam 3Pro解码耳放听感
文章插图

当然,作为平头塞的爱好者,我也体验到了Beam 3Pro驱动下,这些高阻抗平头塞独有的大气磅礴、沉稳端正的声音效果。比如高阻平头塞的代表作微翼ZEN2.0,我们要驱动这款阻抗320欧的塞子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驱动力不足的情况下,ZEN2.0的声音就会显得闷塞粘滞,完全不是应有的类似于大耳机的声音质感。Beam 3Pro驱动的ZEN2.0效果就非常不错,声音线条清晰、棱角毕现、声场宏大,已经很接近于入门台机驱动的声音水平了。
所以,我觉得Beam 3Pro的驱动力在小尾巴领域中是独树一帜的。它的推力绝不是力大声粗,而是切切实实的高品质驱动水准。我们用Beam 3Pro来驱动任何耳机,我觉得都能够取得一个足够健康的声音框架和场面状态,让音乐表现出足够的层次和鲜活。
可以说,Beam 3Pro的驱动能力如果放在便携播放器中,也能够达到中游水平甚至更高,甚至在力度上可以与一些入门级台机具备可比性。
发烧友|【耳边评测】内置“台式耳放”——audirect Beam 3Pro解码耳放听感
文章插图

五、综述Beam 3Pro是一个具有很高水平、独具自身特色以及强烈HiFi内涵的手机音频外设设备。
这条小尾巴给我最深刻的印象,一个是具有HiFi特色的“高级”调音;另一个是巨大的驱动能力。
我觉得这条尾巴对于发烧友而言,是一个很有实际意义的,能够兼顾音频刚需和HiFi体验的解码耳放。我们既可以把Beam 3Pro当作手机音频、音乐的输出端,也可以在Beam 3Pro身上寻求更多的、更深层的音乐美感,并且可以体验更加广泛的音乐风格。
同时,Beam 3Pro还可以让我们在更多环境下,体验大耳机系统和高阻平头塞的音质,拓展我们的发烧思路。
当然,Beam 3Pro自身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比如在解析方面表现不够抢眼,对声音线条的细节的处理还存在一定的涂抹痕迹;对人声的渲染程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一部分音乐风格的效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