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火是焱|三火是焱 | 酒店体验做好这些就够了!
引子:
【三火是焱|三火是焱 | 酒店体验做好这些就够了!】昨天看了一篇文章,标题是“从日本的帝国酒店的服务体验看日本人淋漓尽致的细节精神”,讲了帝国酒店的10个服务细节:
1、 门童30分钟必须换掉的白手套;
2、 客户遗留物不是“垃圾”,都会多留一晚等待客人来认领,甚至包括揉成一团放在桌上的纸团;
3、 客人关了房门,还会诚恳鞠躬的服务员;
4、 总机人员上线前先做三分钟发声练习,唤醒嗓子;
5、 客服清洁,检查细目多达190项;
6、 为在酒店举办婚礼的新人准备一杯水,以舒缓新人的紧张情绪。给新娘的水要配上吸管,避免新娘的唇妆受到影响;
7、 电梯是“最小房间”,里面配一支每天更新的玫瑰花;
8、 不是一线服务人员的岗位的房间也要放一面镜子,让每个人都能够随时整理仪容;
9、 调整表情;洗衣房几乎配备了所有品类型号的纽扣;
10 调酒师记得每一位客人习惯放酒杯的位置,及客人的其他饮酒习惯。
我经常穿梭在国内一二三线城市,住过各种中档及中档以上酒店,早有心写个专题专门探讨酒店的体验。
正好7月中旬又去日本了13天,虽然没能入住这个知名的老牌酒店,但是机缘巧合,体验了几乎所有类型的酒店:
1、新宿的公寓式酒店-东京新宿馨乐庭酒店;
2、胶囊酒店-新宿北九小时胶囊酒店;
3、本土5星酒店-京都布莱顿酒店(京都御园边);
3、日式酒店-御宿诺诺奈良天然温泉酒店;
5、全球连锁5星酒店-大阪威斯汀酒店。
这再次激起了我要写写酒店体验的欲望,很多东西不吐不快!
由于客户体验与产品价值直接相关,客户的预期,对于同类不同档次的产品,预期是不一样的。
本文中写的体验,主要是以中端酒店体验为主,涉及部分高端酒店的体验,不涉及低端酒店的体验。
我按照鹈鹕顾问的客户体验管理模型(客户360模型,此模型商标及模型本身均已注册和获得知识产权保护)来进行体验分析,同时文章的结构按照图中最左边:“载体/环境/界面、功能、流程、交互、内容”这几个模块去写我的体验。
在分析过程中,会逐一解释这些模块具体定义。考虑到一些内容的调查,文中会把“功能”和“内容”进行了合并。
最后我会把我体验到的这些内容归纳到客户体验管理模型中的“可靠、方便、易用、高效、愉悦”中,来分析我体验到的这些东西哪些是基础客户的需求,哪些是客户体验的核心点,哪些是锦上添花的加分项。
文章可能需要连载5-6期,希望不会让信任我的读者失望,也希望能给酒店业朋友带来价值。
文章图片
声明:本文中会比较一些国内的酒店,有好的案例也有不好的案例。如觉得冒犯,请谅解!这是一个关于体验的探索。也是一个长期做客户体验的咨询师的职业病。在提到贵公司的不好体验时,我真诚的希望能给您的优化和管理带来帮助。
作为酒店,环境是第一印象
环境都包含什么?很多人认为无非是空间、色彩、光线、布局、功能区隔、动线等。其实在环境方面有两个很容易被忽视,却非常重要的两个要素:气味和温度。
气味和温度(其实湿度也很重要的,但是几乎90%以上的客户都会忽视)
我对气味特别敏感,步入一个新的环境,气味比视觉给我的冲击还要大。
反面例子:在国内我经常穿梭在一二三线城市,住中档、中高档酒店的机会比较多。我最怕的是看起来富丽堂皇的大堂,等走到电梯间时就开始闻到莫名其妙的味道,进入客房,不是下水道味儿就是装修后迟迟散不出去的味道,或者上一房客人遗留下的莫名其妙的味道……很遗憾,国内的大部分我住过的中档、中高档酒店都存在这样的问题。
关于下水道味儿,我认真研究过为什么会这样,结论是在装修过程中,为了解决成本,很多酒店对于下水系统没有采用阻隔技术,洗脸盆和马桶没用S弯管(水封,可以阻隔反味),而淋浴下水没用深水阻隔技术……
关于装修气味,很多酒店已经开业好多年,装修过很多次了,房间还有装修味道,这是很可怕的事情,此处不多赘述,依然是成本、用料、工程监理等问题。日本回来才住过一家主题酒店,相关人员告诉我之前请专业团队除过甲醛和其它有毒物质,但是……
关于之前住客留下的气味,其实最可怕的是床上用品的味道。由于上位住客离开,酒店清洁房间时换的是枕套被罩床单,注意,芯儿不是总换的,那么……我真遇到过床铺有味道的酒店,那么就立刻退房,因为这绝不是一个房间的问题,而是整个酒店的问题。不过这时退房会有纠纷,因为你已经办理了入住……
温度,也是很多酒店的硬伤。
现在酒店从能源角度考虑,房间空调都是断电就断,插入房卡后才能启动的空调环境。那么空调的迅速降温,风量及方向就变得特别重要。大部分中档及中高档商务酒店,空调在门廊上方,正好吹的是办公桌前的椅子,而方向几乎是不可调整的。所以我很多时候抱着电脑在床上处理一些事情,或者披件厚外套。
相对于温度来说,湿度控制是比较困难的。对于干燥地区还好说,是否可以有个加湿器,但是对于潮湿地区,是否需要配备抽湿机呢?
好的例子:
既然谈到日本酒店,自然说的就是在日本的这5家酒店了(没见识更多,也可能以偏概全)。
从胶囊、酒店式公寓到全球5星连锁,无一家酒店有任何异味,包括没必要的香味也没有 ……
怎么做到的?
我在坏的案例中已经说了有异味的原因,只要在源头阻断就不会有了。不然一切方法都是治标不治本(我在国内酒店遇到过要到我房间喷洒空气清新剂的,被我拒绝了,那味道更难闻!)。
但是如果有人说国内很多建材不合格,酒店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那么我看也确实没有办法了,这差距可真不是几句口号就能解决的了,但的确有新的酒店房间没有装修味道的。我们不能当别人和你说服务时,你说我们硬件设施新好,可以弥补一些服务的不足,我们刚起步;而别人和你说其实硬件也不怎么样的时候,你说我们整个大环境就这样……这没法聊天了!
关于室内气味,这里说一个细节,我在日本的两个酒店的衣柜都发现了鞋子的除臭喷剂,看到时我挺感动的,谁的鞋可能会不臭呢?特别是我带了两个16岁大男孩的时候!我第一时间给他们房间打电话告知了这个好消息!
对于温度和湿度,京都布莱顿酒店是最贴心的。首先空调不会因为断电而停止(所有国内外五星酒店都是这样的,如果我没记错。),其次屋里居然贴心的放置了空气清洁器……也不会因为断电而停止运转(如图)。
文章图片
在我的《与客户共舞》的书中,我谈到客户体验来源的第一个层次是五感,而嗅觉是五感之一,针对实体感受和面对面服务,嗅觉是一个最容易被忽视,但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我个人因为气味,把很多国内酒店列入我的黑名单。另外的例子,让我出行是用专车,而不是出租车,最重要的原因不是司机是否专业,而是车内是否有异味!因为在北京,大量出租车上气味非常难闻。
灯光和一些伪高科技
灯光和一些伪高科技是我一定要吐槽的事情。房间的灯,灯的开关到底是如何操作的实在太重要了。
坏的例子:
现在国内各种主题酒店逐渐多起来。在很多时候我挺喜欢选择主题酒店的,因为有特色,在很多细节上很用心。不过随着高科技的鼓吹,很多酒店被忽悠的用了各种莫名其妙的灯光声音技术。
比如有个很知名的中高端连锁主题酒店,你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一开门插卡,屋里传来嘎拉拉轨道的声音,窗帘自动关闭(不管白天黑天,插电就关窗帘)。随着屋里暗了下来,你发现灯不亮,忙乱的去找开关,突然黑暗中传出激烈的鼓点儿,英文饶舌响起,因为插电也触发了这家酒店引以为豪的高品质音响……我问过很多住过这个酒店的女孩子,无一例外不被吓得够呛!并且每次开门,虽然知道会面临什么情况,还是会被突然的音乐吓到。
这还不足够,酒店的灯光设置是:伦敦、纽约、巴黎、睡眠……我想除了睡眠,没人懂那三个是什么吧?最后的结果是你永远开的是你不想开的灯!而灯光的颜色呢?白光紫光,就是没有你觉得最温柔的黄色暖光!
好的例子:
在日本住的这五家风格完全不同的酒店,所有灯光都是暖光的,灯光分布有节奏,灯光开关区域指向明确,为防止按错,开关大小会有所区分,比如总控都会比较大(国内很多老牌的5星酒店也是这样,我想这是酒店业摸索了很多年,最朴实最基本的设计)。
灯光分布有节奏,灯光分布从低位等(台灯、地灯)、中位灯(环墙,隐蔽在凹槽中的等,只散射出光)和高位灯(床头顶的阅读灯、吧台灯、廊灯),让整个房间不黑暗没死角,却又不刺眼。灯光开关区域明确,比如吧台灯开关就在吧台,写字台顶灯开关就在写字台,客人不需要思考,随手可得想要的灯光。
没什么所谓的高科技,没有花活儿,只是最朴实的功能+满足客人方便及舒适度的设计。
灯光开关的方便和没有异味,在酒店客户体验中,我把他们归纳到基础需求部分。就是这不应该是客户明显感受到,并且为此困惑的。他们让客户感觉不到不顺手,不舒服,就是最好的存在。这属于客户体验模型中“可靠”的那部分内容。也是一个酒店是否及格中的一部分题目。
而灯光的分布、色彩,屋内气味是否怡人,温湿度是否合适,是属于区分不同等级酒店的部分,也是客户体验的体验部分,做好了是能够增加客户美好感觉的。
未完待续……
本文原创首发鹈鹕优选(tihuyouxuan),转载请联系公众号。
推荐阅读
- 热闹中的孤独
- 我要做大厨
- 《真与假的困惑》???|《真与假的困惑》??? ——致良知是一种伟大的力量
- 爱就是希望你好好活着
- 太平之莲
- 知识
- 叙述作文
- 时间老了
- 清明,是追思、是传承、是感恩。
- 我错了,余生不再打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