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衍(欲戴王冠,必承其重(魏晋人物系列七))

这一生,我们一直都在做选择题,有的关乎是非对错,有的关乎利害得失,选对了,可能一世无忧,选错了,可能万劫不复。


今天的文章,我们写一个在乱世中做选择题的“高手”——王衍。


王衍(256年—311年),字夷甫。琅邪郡临沂县(今山东临沂北)人。西晋时期著名清谈家,西晋末年重臣,司徒王戎堂弟。






王衍(欲戴王冠,必承其重(魏晋人物系列七))
文章图片





1.选择拒婚


《晋书》中曾记载:王衍年轻时,因其名声在外,所以外戚杨骏想把女儿嫁给他,王衍却以此为耻,假装发狂才得以免除这门亲事。



王衍没有与当时炙手可热的外戚杨骏(皇后之父)联姻,反而娶了太子妃贾南风的亲戚郭氏,乍一看来似乎于理不通,但是再一推想就会明白:和贾家相比,杨家在晋朝的根基并不深厚,不过是靠着依附皇室而获得了一定的政治话语权。而杨骏本人又是一个威望不足、刚愎自用、优柔寡断之辈,其人如此,其家可知!果然,后来杨骏在和贾南风争权的过程中失败,最后惨遭夷灭三族,而王衍靠着自己的谋身之术成功躲过一劫。


2.选择清谈


泰始八年,晋武帝司马炎下诏命令百官举荐可以安定边疆的人才。王衍本来是很喜欢谈论合纵连横之术的,所以尚书卢钦举荐他为辽东太守,但王衍没有就任。从此以后,他不再谈论世事,整日里只是吟咏谈玄而已。


那王衍都是怎么谈玄说理的呢?


《晋书》中记载:义理有所不安,随即更改,世号口中雌黄。


雌黄:即鸡冠石,过去写字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雌黄涂沫后重写。这句话就是说,王衍每次谈论玄理时,一发现自己所说的玄理前后矛盾,无法令人信服时,就随口更改前言,所以世人称他是口中雌黄,信口雌黄这个成语就是从这衍生出来的。


由上可见,王衍最初并不是一名谈玄说理的名士,恰恰相反,他所感兴趣的是具有积极入世思想的纵横家那一套。可是,就像叶公好龙一样,当王衍听到有人因自己好纵横之术,就要举荐他去苦寒之地为国戍边时,竟能马上转了性子,避席不言国家事,我辈已为“素心”人,从以前意气风发的少年,摇身一变,成为了一名高深莫测的清谈家。可是就算变成清谈家。他在和人讲说义理时,还依然秉持着善变的本色,可以轻易地用自己的后语来否定自己的前言。


3.选择退婚


《晋书》中记载王衍的女儿是愍怀太子司马遹的妃子,司马遹被贾后诬陷时。王衍担心惹祸上身,于是上表请求解除婚约。


王衍此举带有明显的明哲保身的色彩,而且据《晋书》中言,太子曾给其妻留下一封信,这封信是太子陈述自己被贾后诬陷的经过,言辞恳切,读之令人泣下。按常理推之,太子妃应该会把这封信转交给王衍,由其父代为转奏给皇帝,而王衍极有可能凭借其一贯“出色”的政治嗅觉,觉察到了这封信的危险信号,不仅没有代为转达,反而坐视太子遭难。


倒是他的女儿王慧凤,在国破家亡后,面对强权恶势力,没有半分退缩,最后以一死来捍卫了皇室尊严和家族的体面。


4.狡兔三窟


西晋末年,八王之乱使得整个国家风雨飘摇,朝不保夕。


而此时的王衍身负宰相重责,却不考虑如何匡乱扶正,只想着如何保全自身。为了在纷繁变乱的局势中,使自己及家族长久地生存下去,他精心设计了两条退路。


当时,青州和荆州都是军事重地,物产丰饶。因此,王衍对东海王司马越说:“中原现在已经大乱,需要依靠各地有担当的大臣,因此应该选择文武兼备的人才去出任地方长官。”那他所谓的人才都是谁呢?果然是“内举不避亲”,他让自己的两个弟弟一个担任荆州刺史,一个担任青州刺史,并对二人说:“荆州有长江、汉水的坚固,青州有背靠大海的险要。你们两个镇守外地,而我留在京师,就可以称得上是三窟了。”此举一出,天下舆论哗然。


别人是化家为国,你王衍是以国为家,合着亿兆黎民不过就是你们琅琊王氏闪亮登场前的幕布,用过即扔。王衍终于在幕布后露出了他的笑脸,是的,不只你们,包括京城里那么多王公大臣,也不过就是我手中的棋子,而且是弃子。而我和我背后的琅琊王氏才是笑到最后的人。



可是,王衍真的笑到最后了吗?


5.终极选择


永嘉五年三月,司马越去世,王衍在拒绝众人推举他担任元帅后,与众人奉司马越的棺椁还葬东海国。


四月,这支队伍被石勒军队击破。


石勒以西晋的旧事询问王衍,王衍向他陈说了西晋败亡的原因,并推说责任不在自己身上。王衍口才很好,说起话来非常引人入胜,石勒很欣赏他,同他谈了很长时间。王衍还说自己本就不喜参与政事,只想避祸免灾。为了能保全性命,他后来又把中华词库拿出来,开始赞美起石勒,并在当时华夷之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厚颜无耻地劝说石勒称帝。


石勒也是一位有见识的英雄,闻后大怒说:“你声名流布天下,又从年轻时就被朝廷委以重任,历任要职,怎么能说自己没有参与朝廷政事呢?天下弄成现在这个样子,罪魁祸首只有一个,那就是你。”虽然,石勒后来也有些心软,毕竟王衍才情实在难得,但是一想到他的身份及其所作所为,最终还是让手下人在半夜里推倒墙壁把他压死。


据说王衍临死时,看着身边的一众大臣说:“唉!我们即使不如古人,平时如果不崇尚浮华虚诞,勉力来匡扶天下,也不至于到今天的地步。”享年五十六岁。


6.追忆


话说王衍幼年时,曾去拜访山涛,山涛见到他后,感叹良久。等到王衍离开的时候,山涛目送他走出很远,又感慨地对别人说:“不知道是哪位老妇人,竟然生出了这样的儿子!然而误尽天下老百姓的,未必就不是此人啊。”



这段话里有两层含义:一是夸赞,夸这孩子模样好又对答如流;二是担忧,越是这样的人,如果长大后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把国家带上不归路啊!山涛是当时名士,同时也曾担任过朝廷的组织部长,看人不可谓不准,虽然我们无从得知,他参考的具体标准是什么,但却不得不承认,山巨源真的是目光如炬,有鉴才之明。



总结


王衍一生都在做选择题,有的选项关乎是非,有的选项关乎得失,有的选项关乎自身利益最大化,有的选择关乎家族的兴旺发达,就是没有一项是关乎国家的运祚绵长,百姓的生死存亡。


上帝说:你该有欢乐,或者你该有权力;你不可能两者皆有。


作为当权者,居其位却不思谋其事,只想着着谋人,谋家、谋身。



如果当政者也是这样的人人为我,那你奈苍生何?


可惜王衍将死之时才悟出自己不该以清谈之举,行治国之事。



王衍本可以选择另一条路,去当一个名士,一位书法家,或者一名画家,可是他偏偏选择了走向政坛,也获得了人人羡慕的权利,可惜羸弱的肩膀实在扛不起国之重器,最终误了苍生,也误了自己!



夜已深,愿文友们好眠!
关注夕楼读经典:让经典回归生活!


王衍(欲戴王冠,必承其重(魏晋人物系列七))
文章图片

【王衍(欲戴王冠,必承其重(魏晋人物系列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