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的艺术》之行动指南(输出尝试)

叔本华说,“人总以为他所看到的便是这个世界的极限”。

思考,即对问题或争议的解决为目的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心理活动,其中涉及到观察,分析,综合,决策等过程。
【《思考的艺术》之行动指南(输出尝试)】思考对我们的作用不必多说,对我个人而言,在设计方面的思考是相对一般人需付出更多专注的。
可是,我却早已养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人,遇到新的问题和观点,总是过眼即逝,无法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评价。问题总结如下:
对书中观点无法做出实际用途的转换
没有自己的观点在里面,很多时候会出现,自己看错,却找理由去支撑
对作者的观点无法做出反驳或者不同意见,一般只能接受
所以针对以上问题,我必须做出以下几个问题:
如何将观点进行输出,在实际中用起来?有哪些途径,在什么时间,地点,向谁输出?
没有观点的原因在于,一般是我对基础知识的了解不稳固,更重要的是不能以实际的例子还有已有知识结构去认识新的问题?我觉得可以把“围墙”做为一个测试,先以自己目前已有的知识去做分析一篇文章。再以,对议题的了解,去再做调查,进行下一步的文章书写。
跟第2点类似,都是没有自己的观点在里面,所以只能盲目接受,那么就要用到那几种方法了,就是特殊情景置入!
针对以上的思考,进行保留判断,然后进行再思考:
以前我也知道,要对观点进行输出,可是最后没法实现,我觉得原因有那么几个:
根本就没有自己写出一篇有头有尾的文章
别人的文章都是修改了5遍才发表出来,自然有这个自信了
当然,我还得应用这本书讲解的几个方式去评论我的文章,清晰性,简洁性,有没有突出重点的表达等等。
对向谁,和哪种渠道输出没有自己的方式,我觉得首先可以在微博,或者给几个朋友先看,比如王,邵,邹他们。
没有知识储备,这就涉及到更多的因素:
知识没有一个调动性,也就是标签式的知识,比如说这一篇就是思考等等的。
知识没有一个输出的过程,所以很难有一个很深的理解,比如那个PS还有VRAY,如果我肯花时间去做,那么所有人肯定愿意回答我的问题。
没有这个习惯,容易先下判断,比如说“围墙”,第一个判断,那就是城市规划的事,而我不熟悉,那么我就不能去理解了么。我现在想到就有一个联系,就是交通还有联系,这在景观也是经常有的一个事情。
方法论的应用:在阅读之前可以先列一张可以评价的东西,然后一项一项的去解决。最好的方式就是说,观看案例并且写出自己的分析过程。强迫性去实施
记得以前我有个强迫,那就是在路上绝不看手机,要么就停下来去看。
记得以前我有个强迫,那就是看微信文章一定要全篇看完。
那么今天,我感觉要有一个强迫,真的是设立一个博客,每天去输出我的看法,最后可以在朋友圈发送
内容:观察的事物,倾听的事物,对一个观点的简单看法,对一篇或多篇主题文章的一个输出。
时间:有空就可以编辑书写,可以在晚上睡觉前做一个编辑或者是作为一个进入学习的仪式?
方式:微博,还是有个叫的?
以上内容似乎是偏题了,先总结一下,现在就是对自己为什么没有思考能力做了一个分析和大致的解决方案,一个词“输出”
思考可以说包括两方面独立的思考:批判性思考和创造性思考。
现在以创造性思考为主要谈论对象:
创造,创造,其实文中最主要的一个观点就是,拥有创造性的人只不过是习惯于有创造性的态度去观察,思考,而大多数我们已习惯于没有。那么创新性的态度是什么,比别人产生去更多的想法。文中也给出了十则想法源泉:其中比较有用的我认为是,
非常规思考
自由联想(也即)头脑风暴
场景假设
类似(设计中经常用到的)
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到的关键一点(也是批判性思维中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保留判断,千万不要以为你已经想的够多了。尽量发挥出你的想象力,脱离经验,脱离以往。
然而有些时候,我们却陷入迷惘,怎么也想不出,或者严重偏离实际。这个时候就要回到问题的本身去,去看看我们对待问题是不是有局限性,在设计中,可以应用加法,比如背包,可以想象出一个壳在背上。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自己的思路被打开,世界一片明朗。
另外一点就是缺乏好奇心,这一点从我们的教育,一步步的被压制,直至没有了好奇心。给去的方法就是在闲来无事的时候多多观察周围的事物,是探寻,尤其是对设计有所帮助的,这件东西为什么用起来舒适,为什么这么设计,为什么这样看起来好看,运用前面所说的尝试以自己已有的知识去回答,最难的一点,也就是我最缺乏的一点是,缺乏追根溯源的精神。比如说最近观察的手机和电脑的外形,它是如何一代代改进的。有时候只加了一个金属的收边却变得时尚好看起来,那么在建筑小品设计中是不是也可以运用这种形式呢?当然了,追根溯源还需要前面所说的一个基础性知识。
这也同时点出了一个,创造是要以深厚的知识储蓄为基础,加以好奇心的积极主动,以不同于常人和往常的经验的角度去思考解决问题。
不同于创造性思考,我们或许更为需要的是批判性思考。
为什么需要批判性思考?对我自己而言,太容易被动接受观点,以及习惯性的把想法想的太天真忽略很多细节,然后就去做了,或许有时候收效还不错。但是,书中有句话特别喜欢,精致的作品只属于成熟,谨慎,细致的人。这一点老师,也曾说过我。这或许就是我一直能不出可以来“炫耀”的东西的根本原因。
而在生活中呢,太多想当然的时候,以为看到的一切便是所有。情绪的影响,环境的影响,等等都可以影响一个人的行动和话语,太早做出结论总是含有偏见的。这又回到了刚才创造性思考中所说的,保留判断的重要性!用自己的话就是质疑一切观点和论据!
批判性思考,我将批判对象分为几类:
1.作品(方案):清晰,安全,便捷,效率,经济,简洁,舒适,持久,兼容,美观(这里用到了记忆宫殿的方法,还是蛮有实践性的)
2.流程:5W3H; 工具的获取,储存,运输;成本,利润
3.观点及立场:有效性(逻辑性),真实性(可行性)
批判技巧:
1.置入情景,故事性的应用,设计中可用
2.想象对方会如何反驳我的观点和方案
3.方案是否让别人感到清晰,有没有突出重点
与大牛,老师等交流:
1.先预备好该知识的尽可能多方面的内容
2.问题在一定范围内,但要有开放性
3.预估他们的回答,如果对方没有切中要害,方可进一步提问,真正答道我们真正所需要的问题。
上面一大丢,太过于繁杂。下面真的来个行动指南。
1.对“围墙”进行一次思维挑战,最后输出文章,与人交流。
2.在接下来对看到有意思的东西进行观察,每天至少有一样,如好看的实物,一个方案的美感评析,一件事的思考,照样写出点东西出来。算作是日常热身。
3.基础知识的把握,专业书还是要多看,并结合案例分析
4.坚持一件事原则,既然都是关于思考的,那么对于英语可以先放一放。
5.坚持思考的输出,才是王道。
先留个坑,再完善,第一次写这么长,有点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