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恨


和一个朋友聊天,她讲述了她的过去,是我无法想象的经历,因为之前的各种经历,患上抑郁症似乎毫无疑问,没有家人该有的照顾,独自一人在外漂泊。
我知道抑郁症是有自杀倾向的,而她也提到过有自杀的想法,对于家人,已不是普通的相爱相杀,是有爱的责任,也有真实的恨。对,家人那是责任,可是家人也直接或间接地带给她无法选择的经历,伤害到她,在这样的经历之后,我觉得还能坚持认为自己对家人有责任,是相当善良的。
所以呢,我觉得一个人能平平淡淡的生活,真的就是一种幸运,我没有经历过的事情,我不评价她的想法是对还是错,她的想法都是来源于她经历的因,也是理所当然,只要她能坚持好好地继续生活,去想些什么就不重要了。
【爱与恨】
KY前两天有一篇文章,专门讲了爱与恨。
爱:是一种希望他人的福祉能够保持或增长的动机。
恨:是一种希望他人的福祉能够降低或被摧毁的动机。
动机和喜欢、讨厌不一样,动机是持久和稳定的。但是爱和恨的动机来源又不一样,爱可能来源于对方本身的特质或与自己的关系,而恨却不一定,恨会来源于主观认为对方伤害了自己。这种伤害可能是因为不互惠的关系(付出不对等),或者遗弃暴怒(把自己的爱慕对象或恋人视为自己的占有物,在失去的时候觉得被剥夺了理所应得的东西)。
不管是将爱视为占有,还是自我价值目标,都可能被归因为“自恋”的人格特征。自恋的人,并不是真的喜欢自己,而是非常以自我为中心,他们会不断地向外界寻求关注和肯定,来让自己感觉良好。他们将自己的需求摆在最重要的位置,为此把他人视作“因为满足自己需要”而存在。
这也和现在看到的一句话一样:不成熟的爱,是因为我需要你,所以我爱你;成熟的爱,是因为我爱你,所以我需要你。

恨真的不好吗
虽然恨并不是一种愉悦的体验,但是它却有自己存在的意义和功能。
既然是一种动机,那么指向也是和对方紧密的联系,在爱而不得的时候,恨是唯一能够和爱的人保持紧密的情感联结的途径。于是,正面联结不可得,选择用恨作为一种折中和妥协。
同时,这种反向作用的心理抵御机制,也将人们不能接受的事实压抑到潜意识里去。不用意识到它们,从而减少自己的痛苦感。
换个角度,也可以说“希望对方的福祉减少或者摧毁”的愿望,是希望自己受过的痛苦,能够被对方经历和承受。这是一种公平感的向往。

不管是爱还是恨,如果我们想正常的生活,终究还是要寻求一种平衡。
我们允许自己恨,让自己度过非常时期。
在失去了一个能够释放“爱”的对象的时期,我们也应该将注意力放在当下和自己身上,而不是过去和他人身上。
如果最终能放下和原谅,意味着已经不再束缚于两人的关系当中,而是站在比对方更高的层面上赋予了对方“被原谅”的机会。

回过头再想,似乎爱与恨更像是发生在青少年时代,当我们被生活打磨了棱角,为生活已经疲惫不堪,能偶尔考虑一下生活的价值和意义已经很不容易,还有什么精力去想爱与恨呢?因为恨去采取一些损人不利己的行为,只有思想极端的人才会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