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的刻意练习

试回想,我们这一路是怎么练习写作的?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看图写话,再大一点,开始写日记、周记;后来,看了篇课文要写读后感,看了场电影要写观后感,去春秋游要写游记;逐渐地,也写各种文体,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一路写写写,写了十几年,皇天不负有心人,大多数人终于炼就了“我实在无话可说”的境界。
再看看都是怎么写的?
【写作的刻意练习】但凡写到去哪里玩,最后总是高高兴兴地回家了;写帮人做好事,对话总是:“这是我应该做的”;写读后感,时常陷入自我检讨无法自拔;去纪念碑扫墓默哀三分钟总要想起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若说千篇一律,也不全是,有一次我写《青春之歌》的观后感,就挺有创意地人为制造了停电的情节:电视看到一半,居然停电了。。。
小时候这么懂套路,客观的反馈是虽然拿不到高分,但也还过得去,也就这样把“过得去”进行到底。
然而,这是我们想要的吗?
高考,语文150分,作文占了60分,用“过得去”的套路,就是36左右,别提什么发展分了。
在校园里,撩妹要写情书,腹中无墨,纵有万千风情,只是对着白纸“我实在无话可说”。
到了社会,需要写作的更多了,工作报告,年度总结,心得体会,回邮件、写签呈,依然“我实在无话可说”。
然后有了子女,开始接触看图写话,充满期待地看着你说:“我不会”,你的状态是“我实在无话可说”……


写作的刻意练习
文章图片
到底哪里错了?当然不是我朝应试教育的错了,对不。

错就错在,我们没有掌握刻意练习的方法。
一路写写写,真正练到写作关键技能的,微乎其微。
一路过得去,安逸地使用套路,真正付出额外学习的,少之又少。
看着写作的血泪史,为了不再“无话可说”,本文谈谈如何用刻意练习的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从刻意练习的原则出发,通过反复实践,写作的刻意练习有五个姿势:

聚焦最小必要能力单元
练习目标设定在学习区
付出额外的学习与努力
大量的重复性专项训练
获得及时而准确的反馈
1、聚焦最小必要能力单元
任何能力都是由能力单元构成。比如长跑运动能力,由力量、耐力、体力、心肺功能等构成;写作的能力单元比较多,基础层有:词汇、句型、语法;思维层有:分析、归纳、总结、概括、创新思维、批判思维、黄金思维圈、金字塔原理等;表达层有:修辞、文采方法论、视觉化呈现;若是文章要具备吸引力还要从心理学上探究吸引大脑关注的要素:长期兴趣、切身利益、热门、符合情感、奇闻异事等等。


写作的刻意练习
文章图片
能力单元不是无限分解到最小的单元,而是起关键决定作用的最小组块单元(mini-chunk)。比如乒乓球的最小必要能力单元有接发球、搓球、侧旋球、拉弧旋球等技术,跳水是向前、向后、反身、向内、转体、臂力动作(倒立)、屈体、抱膝等动作。

刻意练习讲究在最小必要的能力单元上聚焦。如全职猎人的尼特罗会长长期聚焦于一式。


写作的刻意练习
文章图片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聚焦指的是从目标锁定、额外学习、主题阅读、专项训练的全方位全过程聚焦。

而不只是练习的时候聚一下,看书的时候仍然满世界刷作文大全,优秀作文,满分作文……这种刷文方式对练习的针对性专题知识补充不是有效的。怎么刷才算正确的聚焦姿势呢?解构。将满分作文、优秀作文的亮点进行拆解,把写得漂亮的地方按类型抽离出来,重新整合到你的笔记本里。比如比喻句,就放到你的比喻专题里去,作为专项训练的案例和知识补充。


写作的刻意练习
文章图片
2、练习目标锁定在学习区
学习区里的知识与技能是你生疏的、薄弱的、笨拙的、搞不定的,做得不好的……
是你知识范围以外的知识,能力范围以外的能力。


写作的刻意练习
文章图片
比如:比喻的练习

你熟知的句型有:像、似、是、恰似、宛如、仿佛、像……一样、和……仿佛……
你可以很自如地写出比喻短语:笑靥如花,面泛红霞,秋波流转;
也知道毛主席的“恰似昆仑崩绝壁,又像台风扫寰宇”,
还有朱自清的“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这些经典的比喻句,这些都在你的知识范围之内。
但是,对于通感式比喻,可能比较生疏,需要付出一定学习和练习才能掌握,像: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还有彼特拉克奇喻,这种比喻突破了单纯的喻体和被喻体的界限,抽象的化为具象,具象化为感受,感受又延展为全方位的情境。 对此,你可能闻所未闻,见所未见,更是非学习无以掌握
不要,不要这样注视着我,
我在你的眼光里,
一千次地死去,
一千次的复生。
3、付出额外的学习与努力
把练习目标设定在学习区,意味着你将无法舒服地达成目标。需要付出额外的学习与努力,去克服因难度或者强度的提升,而产生的困难,以及知识的需求。
付出额外的学习与努力,是能力从菜鸟向大师进阶的根本原因——有了更多的知识积累还有能力历练。
看看咪蒙如何针对自己的弱项,付出额外的学习与努力。


写作的刻意练习
文章图片
4、大量的重复性专项训练
大量重复性专项训练,直接结果是极大地提升了一个知识点、一个专项技能的熟练程度。本质上,是建构知识体系,改变了大脑的沟回,可以创造良好的心理表征。
那么,如何大量训练呢?
在生活和工作中下意识地练习。
可以说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落在改变生活,改进工作上。生活和工作是不二的应用场景。比方说你在练习金字塔原理,发个微信都要讲究结论先行,论据列举都要讲究相互独立,完全穷尽;练习文采,发个朋友圈不是简单地上图,还要文采飞扬一番。

利用激发使用知识的文体。
写诗激发使用高级词汇,写文言文可以激发使用文采方法论。为什么?
诗词讲究的是“炼字“,为了在有限的字数内,表达隽永的思想,丰富的感情,需要调用所有可能的字词,再百里挑一个合适的。
同理,文言文简短、精炼、工整的特征,必然迫使你将思想、情感或者观点,进行强制重构,以简短的、精炼的、工整的形式表达出来,这就形成了客观驱使力,自然而然对适宜的字、词、句进行多重筛选、反复垂炼、多次雕琢,从而美感洋溢。
比如:我之前写的培训总结《形与势》,下意识地用文言风格,很自然地利用长期以来创造的文言文心理表征,自然地调用简练的字词,工整的句型来表达论述。
但凡领导者决策前,必先了然天下大势。古有卧龙庐中析三足鼎立之势,指引刘备夺荆州,据蜀国天险与魏、吴抗衡;今谋布局、拟规划、定方案,无不析现状、明趋势,而后有定论。每每聆听高层领导讲战略、谈布局、说计划,必以形势为始。盖形势者,明方向而已。落至工作岗位细处,工作规划的合理,决断的准确,安排的高效,离不开对形与势的透彻分析和准确掌握。
5、获得及时而准确的反馈
没有反馈的练习毫无意义,就像踢球往空处抽射一样,你完全不知道,这一脚踢的到底准不准。
任何告诉你做得对不对、离目标有多远的方式,都是反馈。
在学生时代,有一场又一场的考试来反馈你学得如何,掌握得好不好,还有老师为你及时纠偏,为后续行动明确了方向。
进入社会,没有了导师,怎么获得反馈?
这就是观念围墙,得拆。
你可以写公众号,发文章,接受全世界的反馈。
你可以上知乎提问,在社交平台互动,如。
你还可以找到身边的佼佼者,只要有一技之长的,都可以为师。
付费的方式更多,有知乎LIVE,分答,微课,小密圈,其他大牛的社群。
最不济的还可以通过比照“优秀案例”来反馈,所谓相形见绌,道理在此。
这种反馈一定要及时而准确的,不然极有可能自我感觉良好地错了好久,或者固步自封。
《摔跤吧,爸爸》就有典型的及时反馈。


写作的刻意练习
文章图片
结语:
刻意练习,可以看成对目标能力起决定作用的关键能力单元(mini-chunk),进行刻意地强化训练。传统的一遍又一遍的实战式练习对mini-chunk的作用很有限,甚至很惨烈地完全没有触及。以致实战时,你无法触发心理表征,无法下意识地做到娴熟地文字驾驭,精湛地修辞表达,清晰的逻辑结构,靠临场发挥做到字字珠玑,文采飞扬更是天方夜谭。
刻意练习关键是:聚焦最小必要能力单元、练习目标设定在学习区、付出额外的学习与努力、大量的重复性专项训练、获得及时而准确的反馈,而对能力进阶起决定性作用的核心要素是:付出额外的学习与努力。
参考文献:Anders Ericsson《刻意练习》、咪蒙《你以为毕业了就不用学习了吗?屁咧 》《全职猎人》、《摔跤吧,爸爸》
友情客串:鲁迅先生
END.
我是周盛昌,致力写作科学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