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渡北归》读后感(一)

以前有个孩子嫌弃自己鞋子不漂亮,郁郁寡欢,多么希望与身边穿漂亮鞋子的孩子互换身份,上帝满足了他的愿望,他却发现,换后的自己用的是假肢。


《南渡北归》读后感(一)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我的幸福阙值越来越高,变得越来越不满足,只因为缺乏比较,而《南渡北归》就给了我这种比较。

当我在选择米饭还是馒头、香肠还是烧烤举棋不定的时候,《南渡北归》告诉我,梁启超的儿子--中国著名考古学家梁思永胃病离世,《人间四月天》的作者林徽因吃着充满沙粒的大米饭,营养不良长期高烧。

当我步行几公里就埋怨的时候,核物理学家卢瑟福的中国大弟子,在国破山河在的华北逃难,为了躲避日军,扔掉了所有细软只抱着盛有放射性物质镭(但是稀罕)的铅罐装扮成叫花子跋山涉水投奔四川;当我因为偶尔没有带伞被雨淋湿抱怨的时候,西南联大的几千学子们风雨兼程,唱着冯友兰的歌曲穿过湘西土匪区、纵深从山密林,只为保留点点知识火种。

当我觉得生活单调无聊的时候,北大校长蒋梦麟带着学生奔袭在乡野,逃避日军的轰炸,南开的学子被炸弹气浪推出窗户当场气绝身亡。

当我路过图书馆却视而不见的时候,1937年的张伯苓最引以为傲的南开图书馆、教学楼已经被日本炸弹变成废墟,百万册的私立大学藏书付之一炬。拥有的时候不珍惜,当我们和历史在某个时空奇点相遇,虫洞那头的学子们多么渴盼可以和我一样在明亮温暖的书桌前看看书,虽然我学识浅薄、学浅一兜,但却比1937年最聪明的头脑---北大、清华、同济的学子们拥有更好的氛围、条件,来如饥似渴的获取大量宝贵的精华知识,但是如今我们对比的对象和观念发生了畸形变化,横向比较带给我们的只有无尽的痛苦。人比人,---。我们为什么不能纵向比较?北京大学学生贵为天之骄子,但是北京沦陷后,日军居然用灌辣椒水等卑鄙手段,虐待尚未离校的学生。我们应该思考,是什么赋予了我们自由平等有志者事竟成的机会?是欧美?是日韩?错。那些风靡一时的鸦片文化靡靡之音多学无益 。我认为,是先辈血肉之躯的搏击,是台儿庄战役中精忠报国的英烈,是淞沪会战中义无反顾的英魂,是武汉会战同仇敌忾的将士,是平型关大捷中杀敌红眼的大刀客。

《南渡北归》仿佛是一根绳子,而文化精英的悲喜交加,仿佛是一个个绳结,将历史故事穿起来。

当我开车行驶在平整的马路上,我脑海中想起了被日军炸毁的机场、公路,以及重庆、长沙无尽的废墟和弹坑,在一个破碎的时代,贵为三百年历史第一人的陈寅珞,敌不过孔祥熙闺女的一只狗,狗能坐飞机离开战火纷飞的香港,而他不能。

从古到今,人类面对的道德困境何曾相似,当我遇到类似问题的时候,我会看看历史学家钱穆是如何处理的。中基会会长傅斯年是如何善待知识分子,纵横捭阖却爱人如己的。
当我坐在一个稳如磐石、不怕风吹雨淋的建筑里敲击键盘的时候,我看到了梁思成几易其稿的西南联大校舍,屋顶从砖混变为铁皮、茅草。这就是杨振宁、李政道曾经的教室。学会感恩何其困难,我们这个人类物种,从单一的配子生物,演化到今天的10亿吨体量,并圈养了90亿吨的生物作备用食物,只给其他物种1亿吨的留存,除了贪婪,还有什么?如何才能学会感恩,并保持在这种心态下精进?我想,多看看书,不局限于题材,不拘泥于时代。

电影《断头皇后》中,公主奢侈放纵,从不为国家着想,以至于最后国家破裂而被推上断头台,令人唏嘘。茨威格评价断头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的时候,说:她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南渡北归》读后感(一)】其实我们的恣意而为,也是早已被标记好了价格。我们的岁月静好,也早已有人做背书。这些作背书的就是我们的前辈英烈,我们中华民族走过艰苦抗战岁月的一代代,那些在日军炸弹废墟下无声挖掘生的希望的前辈们,那些在前线挥刀自刎也不投降的将军,那些用光最后一颗子弹坚决不投降的烈士,那些开着致远号冲向日舰的水师,都是在遥远的时代里就为我们这一代人做背书,提前替我们支付了命运索取的酬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