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的发展史,显微镜发展史简单介绍( 二 )


从第一台旭号 (1920),誉号 (1920),富士号 (1920),瑞穗号GHA (1925),昭和号GK (1927),精华号GE (1927) ,供览显微镜 (1929) ,便携式显微镜KA (1934) 20世纪20年代后期,奥林巴斯显微镜产品的阵容已基本形成 。
从1930年开始,奥林巴斯以提高用户操作性和产品的高性能化为目标,统一了显微镜的外观设计并提高了以下功能 。
· 易于调节观察位置的“前后左右移动式机械载物台”
· 可以双眼观察(观察更为舒适)的双目镜筒(Bi-Ocular)
· 开发复消色差透镜,提高光学性能
· 改进聚光镜(集光器)的性能
· 提高照片拍摄的简便性
· 统一镜臂(镜柱)的形状
富士号OCE (1931),国华号OCD (1931),瑞穗号LCE (1935),誉号UCE (1935),万能显微镜“Super Photo” (1938)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避免战祸,奥林巴斯的显微镜和照相机工厂搬迁到了“山清水秀”的长野县 。
这次的搬迁并不是临时的疏散,而是基于更加深远的、“在地方建设永久性的新工厂”这一设想才付诸实施的 。
在战后的混乱时期,许多问题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
尤其,在幡谷的总公司及工厂受到战祸波及的情况下,肩负着奥林巴斯经营和生产的重要职责的长野县伊那工厂,在“产品研制”上遇到了种种意想不到的困难 。
奥林巴斯人以天生的“忍耐力”和“艰苦奋斗精神”克服了这些困难 。
在伊那工厂,陆续生产出二战前的各种型号的显微镜产品 。
可以说,现代显微镜事业的昌盛正是由于继承了这种坚强的意志才得以实现的 。
GK (1946),GC (1947),GB (1949),生物显微镜DF (1957),E基座 (1958),F基座 (1960),最高级万能显微镜“Photomax(LB)” (1966) 随着科学和工学等各个领域的发展,显微镜的需求也日趋多样化 。
奥林巴斯将显微镜按其功能划分成不同的组合单元,以适应用户多种多样的需求 。
按照产品的用途,可以将显微镜平台的主体基座分为AH、BH和CH系列 。
“组合单元、制造符合用户使用目的的显微镜”时代已经到来 。
AH系列产品 (1972),BH系列产品 (1974),CH系列产品 (1976),BH2系列产品 (1980),AH2系列产品 (1983) 物镜决定显微镜的光学性能 。
自创业以来,奥林巴斯为了提高物镜的性能,坚持不懈地磨练加工和装配调整技术 。
不仅如此,还为了满足不同领域的多种需求,以显微镜本身的设计理念为重点不断地开发新产品 。
奥林巴斯在其积累的物镜技术和先进的设计理念中,融入了被称为“UIS”的新光学系统概念,推出了全新的“Y-Shape设计”显微镜,并成功地向世人展示了自己世界顶级的技术实力 。
UIS物镜 (1993),BX系列产品 (1993),AX系列产品 (1994),CX系列产品 (1997) 显微镜可分为直立式和倒置式两大类 。
倒置显微镜是从标本的下方开始观察标本的 。
早在二战前,为了分析和研究钢铁等金属材料,倒置显微镜就被开发出来并投入使用 。
二战后,随着生物学研究的高度发展,倒置显微镜开始被应用到“活细胞”的观察当中 。
倒置式金相显微镜 (1954),GX系列产品 (2001),倒置式生物显微镜 (1958),IX系列产品 (1994) 人的双眼可以立体地观察事物 。
在显微镜上实现了这种立体观察的正是“立体显微镜” 。
立体显微镜能够确认被观察物体的凹凸感和远近感,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工厂中精密零部件的检查和零件组装等方面 。
立体显微镜的历史十分久远,第一台仪器的诞生甚至可以追溯到1942年 。
为了进一步提高立体显微镜的用户操作性和产品自身的性能,奥林巴斯从来不曾间断对立体显微镜的研究与开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