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的茶文化( 二 )


在西藏高原这种带有草原风味、具有独特藏民族特色的酥油茶文化,一千多年来,已深入到藏族人民的社会风俗、社会礼仪和生活艺术各个方面,从茶礼、茶具、烹茶方式和饮茶习俗等形成了西藏高原茶文化的特色 。喝茶是藏族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客来敬茶,是藏族茶俗中最主要的内容,反映出他们日常生活的恭敬、和睦、祥和的气氛 。
在西藏,藏族喝的茶可分为酥油茶、甜茶、清茶,其制作方法各不相同 。而藏族最喜欢喝的是从吐蕃时期就己开始流传的酥油茶 。酥油茶的制作本身就具有丰富的工艺色彩 。酥油茶的制作方法是:以产于四川、云南的青砖茶作原料,先把砖茶熬煮成浓浓的茶汁(荚沽),滤出茶叶,倒入茶罐,放在一旁待用 。做茶时,取适量的浓茶汁加一定比例的水和盐,倒入“董莫”(酥油茶桶),加入酥油,再用力将“甲罗”(打酥油茶用的棍子)上下来回搅动,待水**融便成了可口的酥油茶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力走入高原人家,不少人都使用电动搅拌机打酥油茶,使这一传统的饮食习俗被赋予现代的操作方式 。
酥油茶中的酥油营养价值很高,一千多年前,藏医学家宇妥·云丹贡布在他所著的《四部医典》中就论述了酥油对人体的营养作用,“新鲜酥油凉而能强筋,能生泽力又除赤巴热”,即是说新鲜酥油润泽气血,精力充沛,使皮肤不粗裂,还能治疗粘液及发热性疾病 。认为酥油可“益智增热力”,“千般效用延年称上品”,“可促进人的体力及延长寿命”,“人们日常饮食靠油类,体内供热内脏可洁净 。体质即补气力容颜添,五官坚固长寿到百年” 。藏医学认为,在高寒缺氧环境下多喝酥油茶能增强体质,还可使**增多,滋润肠胃,和脾温中,润泽气色,精力充沛 。酥油茶能产生很高的热量,喝后能御寒,是很适合高寒地区的一种饮料 。酥油茶里的茶汁很浓,有生津止渴、提神醒脑、防止动脉硬化、抗老防衰、抗癌等的作用 。茶中的芳香物质,还能溶解脂肪,帮助消化,尤其是生活在西藏高原牧区的藏民,缺少新鲜蔬菜和水果,主食牛、羊肉 。由于缺氧,高寒地区的人排尿量要比平原地区人的排尿量多一倍,因此,他们只有靠饮茶来维持体内水分的平衡和正常的代谢,并且饮茶可以补充缺乏的维生素 。牛羊肉属于酸性食物,经人体消化后会产生一定量的氢离子,它会使人体血液偏酸性,出现胃酸过多、便秘、疲劳等症状,大量饮茶后,在人体内可产生一定量的氢氧根离子,这能使人体内的酸碱维持平衡 。所以,藏族人民将酥油与茶同饮,为自己提供了一种简便有效的防病保健法 。
在西藏高原的茶文化中,还有奶茶 。奶茶有两种,一种是茶水烧开后直接加牛奶放盐(或者不放);另有一种在拉萨等城镇最为盛行,因为要加糖,所以人们称之为甜茶 。这种茶必须用红茶熬汁,再加入牛奶、白糖,香甜可口,营养丰富,深受人们的喜爱 。据说甜茶传入西藏已有百余年的历史 。拉萨人最早品尝甜茶应该是在穿梭于西藏、尼泊尔、印度的伊斯兰商人那里 。之后,这种饮品很快得到了拉萨贵族们的喜欢,有的上层家庭甚至专门从尼泊尔、印度请来厨师,这些厨师在制作西式菜肴的过程中,也有制作甜茶的功夫 。于是,甜茶以更快的速度进入拉萨上层家庭,成了必需品和待客饮品 。到上个世纪20年代,拉萨街上出现了甜茶馆 。有资格进入甜茶馆的只是那些贵族、商人和有钱人 。做甜茶,女人比男人更熟练些,几乎每个拉萨妇女都会做甜茶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之前,甜茶馆一直是女人的禁地,如果谁家的女人去了甜茶馆不但会很快传遍全城而且会在顷刻之间留下轻浮女人的污名,连累家人 。虽然10年后各式茶园遍布拉萨各处,但甜茶馆依旧生意兴隆 。如今转经的老人会进去喝上几杯,远来朝圣的男男女女会在那儿休息一下或就着甜茶吃上一些从家乡带来的干馍或别的食品,还有那些同样要去茶园的人们,对他们来说甜茶馆依旧是原来的甜茶馆,甜茶馆依旧是新闻发布中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