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是怎么一步步变成乱臣贼子的?背后究竟有着什么样的内外因素( 二 )


同时,李自成也指挥1大批农民军压向山海关 。由于农民军在北京收获颇丰,被大量辎重拖累的他们花了8天时间才抵达山海关 。这为清军的集结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
4月21日,大顺军包围了山海关 。可就在当天夜里,马不停蹄的清军也赶到了山海关外围的威远堡 。吴三桂率领200名家丁突破重围,前往清军驻地和多尔衮接洽 。在那里,吴三桂剃掉了留了30多年的长发 。在后来的一片石战役中,吴三桂在清军帮助下重创了原本要消灭自己的大顺王军 。代价是李自成在永平范家店处决了吴襄一家30余口人,唯有陈圆圆因为被刘宗敏“庇护”而幸免于难 。
降清之后,吴三桂继续为清朝效劳10余年 。他的军队从华北打到缅甸边境,大小激战不下百场,还擒杀了南明末代君主永历帝 。可以说,清朝可以入主中原,起码有吴三桂的一半功劳 。很多原本驻防在西北地区的前明官军,也是在吴三桂的劝说下投诚 。虽然要背负贰臣的恶名,但终究可以算入“开国元勋” 。
相比其他两个被册封藩王的前明将领,吴三桂在清廷入主中原后的待遇恰恰是最低的 。这主要是其加入新朝队伍的时间最晚,所以论资排辈也只能靠后 。
封藩云南其实并不是什么过厚的酬劳 。因为较于起耿、尚二藩据有富有的广东和福建,闭塞落后的云南实在微不足道 。而且清廷也对吴三桂依然保持警惕,时常借机进行敲打 。小心翼翼的吴三桂只能表现得更为恭顺 。除了口头抗议外,他还是逆来顺受地交出了云贵二省的行政权和部分军队指挥权,又接受了裁军过半的苛刻要求 。
至于康熙那句“撤之反-不撤亦反”,实则属于自己的强词夺理 。撤藩本身更多是前明士大夫们的怂恿,也有康熙年少、缺乏政治经验的因素存在 。结果是他在明知对方没有反叛的野心情况下,对三藩举起了屠刀,自以为会手到擒来 。否则,怎么解释康熙事先没有对三藩可能的反叛作任何预防措施呢?
1673年9月,钦差大臣折尔肯等一行人抵达云南,向吴三桂传达了康熙撤藩的手谕 。悲愤欲绝的吴三桂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断借故拖延,希冀康熙能够良心发现一改前意 。但钦差大臣、地方总督和巡抚们轮番上门,敦促吴三桂离开云南 。特别是态度坚决的折尔肯,提出了暴力拆迁的方案 。这才让吴三桂下定决心起兵反清 。
战争爆发后,吴三桂在实际上仍然对康熙抱有和解的幻想 。他的军队没能及时占领南京和江淮,切断大运河,反而消极等待北京方面的招抚 。等到清廷熬过了战争初期的混乱,很快便利用资源优势组织起源源不断的军队 。这种带有软弱的妥协,也让吴三桂和他的家族遭到灭顶之灾 。
最终,清廷耗费1亿两白银搞定了吴三桂势力 。后者也彻底从贰臣被打入了三姓家奴之列,成为了所有人都可以拿来刷流量的反面人物 。实际上,同时代与其命运类似的人物并不少见 。吴三桂因为个人能力更为杰出,手握资源更加丰富,反而成为了时代洪流下的牺牲品 。以至于他成为了一批人的代名词,并为他们提供了名誉方面的最佳掩护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