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灭蜀之战的介绍评价,魏灭蜀之战的经过结局( 二 )


不久,邓艾率军抵达阴平,他挑选精兵,欲与诸葛绪联合由江油(今四川江油北),避开剑阁,直取成都 。诸葛绪以邀击姜维为己任,拒绝邓艾联军之议,率军东去,与钟会军会合 。钟会为扩大军权,密告诸葛绪畏懦不前,结果诸葛绪被征还治罪,其部归属钟会 。
随后,钟会率军进向剑阁 。剑阁在今四川剑阁县西有相连的小剑山和大剑山,地形险峻,道小谷深,易守难攻,但又是通往成都的通道 。姜维利用这种有利于防守的地形,在此"列营守险" 。钟会屡攻不下,不久魏军因粮食不继,军心动摇,遂有退军之议 。
魏军伐蜀之战,曾一度顺利进展,并切断了蜀军主帅姜维的退路,灭蜀之举,指日可成 。但由于诸葛绪的失策中计,姜维顺利通过桥头,凭险守剑阁,阻挡了魏军的攻势,使之面临粮尽退军、前功尽废的情形 。
在这个关键时刻,邓艾提出了一条奇策,建议"从阴平由邪径(小道)经汉德阳亭(今四川剑阁西北)趣涪(涪,在今四川绵阳东),出剑阁西百里,去成都300余里,奇兵冲其腹心,剑阁之守(指蜀军)必还,则(钟)会方轨(两车并行)而进;剑阁之军不还,则应涪之兵寡矣 。……今掩其空虚,破之必矣 。"邓艾献策的要点是,魏军从阴平绕小道攻涪,这样姜维若从剑阁来援,则剑阁势孤易破,若蜀军不援涪,魏军破涪,切断姜维后路,并可直指成都 。这条计策被接纳了,并由邓艾执行 。
从阴平到涪,高山险阻,人迹罕至,十分艰难,不过也因此之故,蜀国没在此设防 。这年十月,邓艾率军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300多公里,一路凿山通道,造作桥阁 。时"山高谷深,至为艰险 。又粮运将匮,频于危殆 。"面对困难,邓艾身先士卒,遇到绝险处,"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 。"在克服了这些难以想象的困难之后,魏军终于通过了阴平险道,到达江油 。蜀江油守将马邈见魏军奇迹般出现,大惊失色,不战而降 。邓艾率魏军乘胜进攻涪城 。
江油失守后,刘禅派诸葛亮之子诸葛瞻阻击邓艾 。诸葛瞻督诸军至涪城停住 。及战,魏军破蜀军前锋,诸葛瞻被迫退守绵竹(今四川绵竹),列阵待艾 。邓艾遣使致书诸葛瞻劝降说:"若降者必表为琅玡王 。"诸葛瞻怒斩使者 。邓艾即遣其子邓忠及司马师纂等,从左右两面进攻蜀军 。魏军失利,邓艾大怒曰:"存亡之分,在此一举,何不可之有?"扬言欲斩邓忠、师纂,命之再战 。二将急忙重新上阵,结果大破蜀军,临阵斩诸葛瞻及蜀尚书张遵等人 。就这样,魏军进占绵竹,并立即进军成都 。
蜀国的兵力多在剑阁,成都兵少,实际上无防守可言,蜀君臣闻魏军到来,慌作一团,不知所措 。有人建议后主逃向南中地区(今四川南部及云、贵部分地区),但那里情况复杂,能否站稳没有把握 。有人建议东投孙吴,但孙吴也日益衰弱,自身难保 。光禄大夫谯周力主降魏,群臣多附和之 。这年十一月,刘掸接受谯周意见,开城降魏,同时遣使令姜维等投降 。魏军占领成都 。
坚守剑阁的姜维,先闻诸葛瞻兵败,但未知后主确切消息,恐腹背受敌,乃引军东入巴中(今四川巴中) 。钟会率魏军进至涪城,遣将追赶姜维 。姜维退到都(今四川广福) 。旋接后主赖令,姜维乃率廖化、张翼、董厥等人,投戈放甲于钟会军前 。魏灭蜀之战结束 。
魏灭蜀之战评价三国后期的一场战争,魏灭蜀之战,是一场奇战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魏灭蜀之战评价是怎么样的 。战争的成败在于将领的有勇有谋,在于战争的战术,作战的地域和作战的将士 。这场战争是强者和弱者之间的战争,魏国在各方面都优于蜀国的前提下,胜利指日可待 。
 
蜀国拥有易守难攻之地,阴平到涪城,高山险峻,人烟渺渺,道路险阻可谓上一块宝地,但蜀国没有在此地设防备,从而给魏国有机可乘,魏国将领邓艾率领军队从阴平起,跨越三百公里无人之地,一路开山建路,克服种种困难,通过阴平 。蜀军没有想到会有人通过这么艰难之地,从而惊慌失色,直接投降于魏,魏国以此从背后袭击了蜀国,给蜀国重重一击 。
一场战争中,作战计划是至关重要的 。在这场历史战争中魏军先是南下,兵分三路绕的蜀军背后,袭击蜀国的涪城,让拥有易守难攻的蜀军毫无用武之地 。在次计划的攻占之下,蜀汉只能是投降灭亡 。将领的智谋领导着整只队伍的核心,在核心的领导下,队伍才会有方向,才不会乱军心,从而在战争中有方向的攻击敌方,有计划的对敌方的不足之处进行袭击,胜战必不可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