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年初一,去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病房看了看( 二 )


徐金富想籍此说明新冠感染后个体差异的复杂 。“从理论上来讲,患者气管插管一、两周还没改善,就要评估是不是气道切开,但是如果切开,他将来就很麻烦,他毕竟还年轻 。我们在不切开的情况下,预判到他后续好转的几率比较大,就让他插管时间延长,争取好转 , 争取拔管 。保留他气管解剖的完整性 。”
再回到开头1床那位76岁老人的病情,家属的态度目前很明确——不插管 , 徐金富说,“目前只能在无创的情况下想办法,维持他的生命体征,维持氧饱和度,避免感染加重,争取时间让患者稳定下来,往好的方向走 。”
选择本身总有双面性 。以气管插管为例,插管的危险在于,插的过程中,会诱发心律失常、心跳骤停,如果患者本身就有呼吸道、心肺疾病,这种可能性更大 。插管之后,气道开放了 , 更容易感染,之后要拔管,又有一系列操作 , 对不少人也很艰难 。
我问徐金富 , 这个时候医生通常会怎么做 。他说:“这个时候需要全盘思考,综合判断 。”
平日喧嚣无比的肺科医院大门口,因为下雨 , 因为过节,显得特别冷清 。傍晚时分,我们从病房,到急诊大厅 , 再到发热门诊那栋单独的小楼 , 一路都没遇到几个人,门诊大厅的灯也干脆全关了 。
白久武说,他得去江苏看他老丈人,三年没回去,2022年,他老丈人的心脏放了一个支架 。
【记者手记|年初一,去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病房看了看】只有在和他们讨论回家时,才想起,春节到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