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将向二孩、三孩家庭发放补助,不愿生育的青年会改变想法吗?( 二 )


不过,吕德文也表示 , 这样的数据并不能说完全准确,还远未到对人口增长悲观的程度 。
“首先 , 我们的问卷是通过微博来进行的,使用微博并愿意参加问卷的青年相对而言知识层次较高 , 这类人思想比较开放前卫 , 相对而言生育意愿本身就不强 。另外,对于参加问卷的人而言 , 这只是他们当下的意愿,目前无生育意愿 , 不代表以后就真的终身不生育孩子,他们一旦遇到了喜欢的人 , 或者想法改变,是会发生变化的 。但相对而言,有生育意愿的青年,未来一般是不会有太大改变 。”
农村青年群体为什么生育意愿也下降?
专家:成本增加+观念影响
不过,吕德文同时表示,即使没有达到网上所说的将近三成,有24%左右的农村青年没有生养孩子的意愿,也已经是一个很高的比例了 。
根据国家统计局2021年《国家统计局关于开展农村青年婚姻关系调研的通知》,浙江、重庆、山东、四川等相关统计部门在6至7月份抽取了部分地区进行了相应调查 。以浙江宁波为例,当地已婚或离婚的农村青年中,育有一孩的比例为62.5%,二孩的比例为23.21%,三孩的比例为0.89%,有13.39%的受访者未生育 。
吕德文说,现在看上去,此次调查显示的农村青年24%左右无生育意愿的比例,低于城市青年31%左右无生育意愿的比例 。但是这个数据都呈现出比较一致的上升趋势,也就是说农村的变化和城市是一致的 。
谈及农村青年生育意愿下降,不愿意生养孩子或者少生孩子的原因,吕德文表示,这种变化和城市青年生育意愿下降的原因也基本上是一致的 。“以前农村生二胎是底线,最少生两个,但是现在二胎算是上限了,很多夫妻最多生两个孩子就不愿再多生了 。”
首先,很多农村青年选择进入乡镇或者城市生活 , 这就比在农村生活的成本要增加,养育孩子本身会增加负担 。另外 , 就是思想观念的变化,很多人虽然生在农村,但是随着求学、工作,认知发生改变 , 更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更在意自己的感受 , 也不愿意生养孩子或者多生孩子而消耗精力 。
生育补助会有效果吗?
专家:不必贩卖“人口焦虑”
但要降低青年生育负担
据国家统计局今年1月1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出生人口956万人,死亡人口1041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这意味着中国人口迎来了负增长 。
2021年8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修改后的人口计生法规定,国家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 。
据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观察,目前该政策的效果还并未明显显现,而生育补助对增加年轻人生育意愿的效果,也有待观察 。
“对于已经决定是否生育、生几个孩子的人而言,我觉得不会因为生孩子就能得到生育补助而改变想法,但是这类生育补助有鼓励大家生育的意义和引导 。此外我认为,不仅需要对二孩三孩家庭进行补助,一孩家庭也需要有一定的生育补助 。”
武汉大学社会学院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杨华2021年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曾表示,把乡镇教育搞好 , 让农民的后代不必非得上县城读书,节省农民家庭的生活和婚姻成本,同时让农村地区的城镇化伴随有充分的就业机会 。比如说,当农民流向县城购房时,可以同时在县城就业 , 这才是真正的城镇化,才是不加重农民生活负担的城镇化 。而在中国,农村人口至少还有五六亿 , 如果可以搞好乡镇教育和提高县域的就业机会,相信县域会成为中国生育的高地、人口增长的“蓄水池” 。
“相对城市青年已经‘固化’的生育意愿而言,农村青年及县城青年受家庭、环境等因素影响,还是有生育、甚至多生育孩子的意愿的 。”吕德文认为,说到底,还是要建立一个生育友好型社会,降低青年的生育负担 , 不要让青年、尤其是农村青年的生育意愿迅速消失 。
原新则表示,虽然我国人口出现了负增长,但是并没有必要过度去贩卖“人口焦虑” 。
“人口下降其实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必然阶段,很多国家都会遇到类似问题,我们需要做的是由人口大国向人口强国去转变 , 通俗点说就是用更少的人能做更多的事情 。同时再去搭建生育友好型社会,保持合理的人口增长,现阶段我认为没必要过多去贩卖‘人口焦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