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毛尖茶3个你不知道的秘密( 二 )


六安瓜片的鲜叶是单片,比较轻,所以六安瓜片的帚扫杀青所用茶把较轻而软 。信阳毛尖鲜叶原料的芽头较多,相比较六安瓜片来说茶青较重 。
清代以前,在生锅中炒制茶叶时,信阳茶工双手各握一只用竹枝制作的小茶把同时操作,久之十分疲劳,难以长时间坚持 。
清末民初,车云茶社茶工吴彦远试用炒熟锅的大茶把代替小茶把炒“生锅”,两手同握一只大茶把,左右手重力互相交替,减短劳累,意想不到的是这样炒出来的效果更好 。这种方法被纷纷效仿,称“握把炒” 。
然而,这样炒出的茶叶茶条弯曲欠光润,于是茶工们又设法改进 。1925年,车云茶社的唐会卿试用“散把”炒茶,茶条满锅散开不成团,茶条也较紧匀,但茶仍欠直,外形不够美观 。
后来,吴彦远在用散把炒制过程中,加入了理条的操作 。西湖龙井是扁形茶,理条过程中先压再理,重复进行以达到龙井的扁平油润及外形的一致性 。
而信阳毛尖为细圆的条形茶,需要达到细圆紧直的效果 。于是在制作过程中不时用手抓起茶叶,观看炒制程度,同时把结成团块的茶叶撒开、甩出再炒,即抓条、甩条 。如此反复,炒出的茶条比较紧、直,色泽也变得鲜绿光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