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流芳千古的大文豪曾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 二 )


文章插图
这是胡适在自己写的《吴敬梓传》序言中的话 。吴敬梓不仅仅是安徽的第一个大文豪 。也是中国乃至世界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 。
01 豪门二代吴敬梓
公元1701年 。安徽全椒县有名的豪门吴家又有一子诞生了 。
在全椒县 。吴家声明显赫 。吴家的发家是40多年前 。当时家底不错的乡绅老吴 。生了五个聪明过人的儿子 。顺治年间 。这五个儿子个个都是读书的料 。有四个都考上了进士 。让老吴家门庭放光 。

有哪些流芳千古的大文豪曾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

文章插图
其中 。最有出息的是一对双胞胎兄弟 。哥哥是个探花 。官做到了授翰林院编修 。是从五品 。这个官职相当于厅局级干部 。弟弟也是进士 。弟弟那次考试虽然没有哥哥考得好 。可是弟弟也有五个儿子 。有一个儿子是康熙年间的榜眼 。有一个曾孙也考上了进士 。弟弟这一支 。是老吴家最耀眼的 。
哥哥这一支 。却在科举上 。一代不如一代 。他的儿子只是个监生 。但凭借家族的影响力和财力 。仕途上混的还不错 。他的最高官职为州同知 。知州的副职 。官级为从六品 。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县级市副市长 。
到了他的孙子 。是个拔贡 。就是凭借关系上了个国子监 。后来当了一个县的教育局长 。
出生的这个孩子 。就是哥哥的曾孙子 。家里给他起名叫“吴敬梓” 。就是希望他将来喜欢读书 。重振老吴家这一支的门风 。
有哪些流芳千古的大文豪曾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

文章插图
这个孩子慢慢成长 。家里人都很给予厚望 。因为他从小聪明 。读书更是看过之后就能背诵 。如同神童一般 。公元1705年 。年仅5岁时就入私塾读书 。14岁时开始跟随父亲吴霖起学习 。18岁时吴敬梓就顺利考取了秀才 。看来应该是一块读书的料 。
02 屡试不第的科考路
本来看起来一片光明的科考路 。但是没想到是那么的艰难 。命运往往喜欢和人开这样的玩笑 。
公元1723年 。23岁的吴敬梓第一次赴安庆参加乡试 。高兴而去 。难过而会 。不过是第一次 。大家还都用失误 。意外来解释 。
公元1726年 。26岁再次赴安庆参加乡试 。结果还是失败而归 。再次意外了 。
公元前1729年 。29岁将要迎来人生中的第三次乡试 。在这次正式之前 。当时的安徽学政李凤翥还主持了一次预试 。预试之后他对吴敬梓的才华还是很欣赏 。但是他也听到坊间传说 。吴敬梓经常妄言科举 。就给他提了一个小小的警告 。但是预试吴敬梓是第一名 。
有哪些流芳千古的大文豪曾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

文章插图
结果这次满怀信心去考的时候 。吴敬梓又落榜了 。原因是主考官已经换人了 。
这次打击很大 。让他原本对科举的意见变成了憎恶 。但是 。毕竟科举是寄托着家人希望的 。所以 。他36岁那年 。还考了一次 。
乾隆元年 。新继任的乾隆皇帝为了显示太平盛世之象 。继承先帝夙愿 。决定开“博学鸿词科” 。由各地总督、巡抚向朝廷举荐人才 。皇帝亲自在京城举行考试 。择优录取 。吴敬梓被地方推荐上了 。但是还是没有考上 。
从此以后 。吴敬梓和科举考试彻底决裂 。他再也不参加任何有关的活动 。也就是在这个期间 。他就给自己找了个事情做 。写一本书 。揭露和讽刺形形色色的科举怪相 。
有些事情就是这样 。因为科考不顺 。我们才有了这部中国最伟大的讽刺小说 。也许是冥冥之中的一种安排?
03 败家的生活
吴家即使科举没有人才 。几代的积累 。家底丰厚 。但是自从科考失败之后 。也许是内心精神的打击太大 。也许是书生不会经营吧 。短短十几年的功夫 。先是花完了2万多两白银(乾隆年间 。一个普通人维持一年的日常生活仅需十几两银子) 。钱花完了就卖地 。地买完了就买房 。最后因为和家族人不和搬到南京 。晚年过着贫困交加的生活 。54岁 。就去世了 。
有哪些流芳千古的大文豪曾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

文章插图
吴敬梓自己虽然厌恶了科考 。但是他并不反对儿子参加科考 。他的大儿子以秀才的身份被赐予举人的身份 。做过一些小京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