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是西汉第三仼还是第五仼皇帝?( 二 )


吕雉在正史中被认为违背刘邦遗愿 。扶植诸吕 。打压皇族 。若非未及完成全部布局就去世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只怕在西汉初年就诞生了 。她死后不旋踵汉室诸侯、大臣就发动政变尽杀诸吕 。重新确立刘氏皇权 。照现代人的观念 。于情于理吕雉都应该被打为“反面典型” 。而被吕雉打压迫害(前少帝且被迫害致死)的两位少帝 。其帝位理应承认 。为什么吕雉这个“敌人”的纪元反倒堂皇取代了两位少帝的纪元 。以至于明明是第五任西汉皇帝的汉文帝变成第三任?
后少帝刘弘不被承认的原因比较好理解:尽管诸吕专权 。但名义上的皇帝还是刘弘 。如果承认刘弘是皇帝 。那么发动政变的陈平、周勃和齐王、济北王兄弟、朱虚侯等皇族就成了“反贼” 。政变后被拥立为新皇帝的原代王刘恒也就“得位不正” 。这显然很成问题 。于是新君臣绞尽脑汁将刘弘解读为假冒的皇子 。说他不是刘氏子孙 。因此不配当皇帝 。以凸显刘恒即位的正当性 。
那么前少帝刘恭呢?他明明是吕后害死的 。也不影响文帝即位 。为什么也被抹煞?
因为惠帝名下有7个儿子 。其中恒山王刘朝、淮阳王刘武、济川王刘太三人在汉文帝即位时仍然健在 。如果按照“以孝治天下”的汉朝皇族宗法 。这三人倘是惠帝儿子 。就是“大宗”之子 。而身为刘邦庶四子的刘恒则只是“小宗”子弟 。继承权远在三人之后 。只有编造“惠帝无子、所有儿子都是吕后从民间找来的非刘氏子” 。才能把这些可能危及文帝继承正当性的隐患一劳永逸地“连锅端” 。因此明明是受害者的前少帝固然要被取消帝位和皇族身份 。就连在两少帝在位期间死去的刘强、刘不疑这两个原本人畜无害的惠帝名下幼子也要被“虚化” 。汉初刘吕之争是你死我活的权力之争 。胜者君为帝、臣封侯 。败者死无葬身之地 。不论刘恒还是陈平、周勃诸大臣 。当然不会任由这种隐患不受控制地存在 。
既然两少帝不被承认 。那么明明是“敌人”的吕后就必须被承认 。因为汉朝没有灭亡 。必须有个延续的纪元 。吕后再怎么样也是“高后” 。即高祖的皇后 。而且她反正也死了 。不但自己死了全家全族也死得干干净净 。可以随便怎么摆布 。
在汉代编纂的史书 。如《史记》、《汉书》上 。两少帝基本上都被按照“非刘氏子”的口径描写 。显然也只能这样去描写;而修于北宋的《资治通鉴》并没有为文帝争正统的需要 。因此司马光笔下就相对客观 。但仍然延续了高后纪元的惯例 。这恐怕只是因为习惯使然(司马光曾在“臣光曰”中反对后世为前朝分裂并立的政权区分正闰真伪 。并解释说三国用曹魏、十六国用东晋等纪元只是为了行文方便) 。
其实两少帝被历史忽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是中国年号制度直到公元前116年(汉武帝元鼎元年)才建立 。此后汉武帝又将自己继位之后、元鼎元年之前的24年以六年为一个单位 。补了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四个年号 。将中国年号史上推至公元前140年 。而后少帝刘弘死于公元前180年 。两少帝在位时只有纪元而没有年号 。因此用“高后元年”之类去替代很方便 。如果那时就有年号制度 。临朝称制的吕后又只是太后 。不会建立自己的年号 。那么这“空白的八年”就会以两位少帝的年号载于史册 。就算司马迁、班固出于“立场考量”会继续装聋作哑 。“隔代”的司马光等人势必不会像如今版本的《资治通鉴》那样 。把这两个少帝继续“虚化” 。以至于大多数人都继续将西汉第五任皇帝刘恒视作第三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