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曾国藩为何是死对头,两人谁的贡献更大?( 三 )


参考资料:《清史稿》
其他观点:
左宗棠、曾国藩为何是死对头?这个说法不太准确 。左公和曾国藩的关系比较复杂 。虽然在性格为人 。处事作风 。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 。但总的来说还是亦友亦敌的关系 。个人认为以“诤友”来定义比较合适 。

左宗棠、曾国藩为何是死对头,两人谁的贡献更大?

文章插图
要理清楚两人的关系 。得分几个阶段来描述 。而分界点从左公分别任浙江巡抚和陕甘总督始 。
成名之初 。二人同心
左公为人心高气傲 。目无余子 。虽功名仅限于一举人 。但常以“今亮”自居 。素抱有澄清天下 。扫荡寰宇之志 。而曾国藩功名上比左公如意得多 。27岁中进士 。点翰林 。少年早达 。仕途得意 。在统领湘军对阵太平天国前已是官居二品的刑部侍郎 。
同为湖南读书人中少见的俊杰 。两人惺惺相惜 。在前期相互提携 。如鱼得水 。足可传为佳话 。
曾国藩办团练建湘军为左公促成 。后曾国藩统湘军出省作战 。左公以师爷身份把持湖南政事 。在后方练兵筹饷 。后勤补给很到位 。而曾国藩也投桃报李 。上书朝廷保荐左宗棠为浙江巡抚 。另建楚军并进军江浙 。正式成为封疆大吏并独挡一面 。
在此期间 。有一段轶事可以看出两人之间的关系:
左公为人耿介 。恃才傲物 。心雄万夫 。在把持湖南幕府期间听不进不同意见 。经常与人争执 。
而曾国藩喜对联 。某日曾出一上联 。将左公(字季高)名字嵌入 。略带讥讽左公意味:
季子自称高 。仕不在朝 。隐不在山 。与人意见辄相左
左公闻之一笑 。迅速对出下联以作回应:
藩臣当卫国 。进不能战 。退不能守 。问汝经济有何曾
当时曾国藩统率湘军在江西与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部相持日久而无进展 。左公以此联讥讽其才力不足 。然两者均一笑了之 。可见二人之知心 。
左宗棠、曾国藩为何是死对头,两人谁的贡献更大?

文章插图
同任封疆 。龃龉不断
公元1860年(咸丰十年) 。曾国藩任两江总督 。全面掌控对太平天国战事 。为开辟第二战场 。曾上奏朝廷保荐左公为浙江巡抚并另建楚军 。进军江浙 。独挡一面对上忠王李秀成 。
自左公地位提升后 。两人关系开始微妙起来 。本身就有饷源地盘方面的利益冲突 。左公又向来对事不对人 。不讲情面 。再加上朝廷深恐曾国藩拥东南半壁坐大 。成尾大不掉之势 。有意扶持左公与曾分庭抗礼 。故数年间曾左龃龉不断 。关系不断恶化 。但终究有三分情面在 。没有完全撕破脸(其中也有为减少朝廷猜忌 。故作水火不容的姿态的考虑) 。其中主要因素有:
1)湘军破天京 。劫掠一空并付之一炬 。放纵幼天王逃出;
2)曾国藩所统湘军杀戮无度 。所过无不残破 。与曾国藩向来标榜之为人差距太大 。左公讥之为虚伪;
3)曾国藩为人谨慎 。对洋人态度未免有些纵容 。尤其在天津教案的处理上过于软弱 。左公为之大怒 。两者几乎断交;
4)曾国藩军事才能一般 。习惯打呆仗 。不会出奇弄险 。才气纵横的左公自然看不上眼;
凡此种种 。其实更多是性格和处事方式上的差异 。左公眼里揉不得沙子 。是导致两者交恶的根本原因 。
左宗棠、曾国藩为何是死对头,两人谁的贡献更大?

文章插图
在此阶段 。也有一段轶事可以一提:
公元1866年 。左公为开拓饷源 。不惜以“驱寇入粤”的方式将太平天国汪海洋等部逼入广东 。并借此攻倒时任广东巡抚 。同为湘军元老的郭嵩焘 。导致郭嵩焘被 朝廷免职 。而郭不但是左公的儿女亲家 。而且有大恩于曾左二人 。
郭嵩焘为此毕生耿耿于怀 。视左公为忘恩负义之辈 。左公逝世时送上挽联一幅 。大有不平之意:
世须才 。才亦须世
公负我 。我不负公
此事也影响到了曾左二人的关系 。一度势同水火 。私交几乎断绝 。
返朴归真 。肝胆相照
公元1867年(同治六年) 。左公受命陕甘总督 。入陕平回乱 。至公元1872年曾国藩逝世 。这期间两者关系大为修复和缓和 。基本上又回到了当年惺惺相惜的状态 。主要原因有:
1)随着左公地位和权力的不断提升 。功勋名望已基本与曾国藩并驾齐驱 。慢慢开始能体会曾国藩处事之难 。渐渐多了几分理解和宽容;
2)左公受命入陕之际 。曾国藩将湘军后期名将刘松山 。刘锦棠叔侄及所部赠予左公 。两人骁勇善战 。屡建奇功 。左公为此心怀感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