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柳永在词坛上的地位?( 二 )


他首创“以赋为词” 。成功地将辞赋家的铺叙手法用来作词 。开拓了词学创作的新途径——“屯田蹊径” 。创造了一套适合慢词长调的表现手法 。被人称为“柳氏家法” 。因而 。柳永在词史上完全是一个名实相称的第一位大量创作慢词的大家 。

如何评价柳永在词坛上的地位?

文章插图
柳永是词史上第一个开创理俗词派的代表词人 。
词原起于民间 。敦煌曲子词充分反映了词的草创时期的面貌 。保留了民间理曲俗词的本色 。但进入文人手中之后 。词走上了雅化的道路 。
到了柳永时 。由于他长期流连街坊巷曲 。并成为替歌妓、乐工创作的职业词人 。为了适应市井歌妓的演唱和市民阶层的欣赏 。他“以俗为美” 。在词的语言、结构与风味上 。更多地继承、发扬了民间词的俚俗本色 。将词从士大夫文人的沙龙引向了市井街巷的广阔天地 。开创了宋代的理俗词派 。
《四库全书总目·东坡词提要》云:“词自晚唐五代以来,以清切婉丽为宗 。至柳永而一变 。如诗家之有白居易 。”
宋人也早已指出柳词近俗 。如陈师道《后山诗话》:“柳三变游东都南北二巷 。作新乐府 。骸骸从俗 。天下咏之” 。黄异《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五亦云:“(柳永)长于纤艳之词 。然多近便俗,故市井之人悦之” 。
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云:“余仕丹徒,尝见一西夏归朝官云:`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言其传之广也 。”
诚然 。柳词语言通俗 。不避理语 。易唱易记 。深为广大市民阶层喜爱 。因而流传最广 。传播最远 。可见柳永理俗词的魅力与流行的状况 。
如何评价柳永在词坛上的地位?

文章插图
第二、柳永的贡献
柳永的贡献主要在哪些方面呢?概括起来 。有如下四点:
一是词的题材领域的大幅度拓展 。
和柳永同时的晏殊、张先和欧阳修等贵族词人,虽然也留下了一些脍炙人口的佳作 。但是在题材方面 。并没有超出西蜀词和南唐词的范围 。多数都是娱宾遣兴、流连光景之作 。真正大幅度地拓展了词的题材领域的是柳永 。是他第一次真实地、多角度地描写了当时朝野上下的晏安游乐与大都市的节物风光 。把“仁宗四十二年太平”光景纳入自己的艺术视野 。所谓“升平气象,形容曲尽” 。是他第一次以平等的、同情的心态描写歌妓的悲惨生活和不幸命运 。为歌妓的从良、自由和解放而大声呼喊;是他第一次以慢词的形式咏史怀古,气势苍莽 。感慨深沉 。从而为此后的咏史词和怀古词导夫先路 。
二是词的语言的进一步丰富 。
唐五代以来的词的语言 。主要是两个来源 。一是诗的语言 。所谓“就唐人诸家诗句中字面好而不俗者 。采择用之” 。如温庭筠、冯延巳、李煜、晏殊、张先、欧阳修诸人就是这样 。另一个来源是市民口语 。如唐代民间词 。以及韦庄、尹鹗等人的部分篇什 。
就柳永的全部歌词来考察,于中自然不乏传统的词赋语言,但是通俗、生动、泼辣的市井语言却占了多数 。这就不仅从另一个方面大大地丰富了词的语汇 。使之获得了更多的生活感与现实感 。找到了语言艺术的源而不是流 。不仅亲切、平易、明白家常 。使之赢得了更为广泛的读者和听众 。而且昭示了中国文学及其语言的新的发展方向——由雅而俗,由贵族化而平民化 。
如何评价柳永在词坛上的地位?

文章插图
三是慢词的大量创作及其一系列艺术法则的初步建立 。
整个唐五代时期 。词的体式以小令为主 。慢词总共不过十来首 。宋初词坛,词人习用的仍是小令 。据统计,张先、晏殊和欧阳修分别存词164首、136首和241首 。他们所作的慢词分别为17首、3首和13首 。仅占其词作总数的10.3%、2.2%和5.4%;柳永存词212首 。所作慢词竟达125首 。占其词作总数的58.9% 。居唐五代宋初词人之首 。
为着配合慢曲在音乐上篇幅大大加长的特点 。柳永在吸收汉魏六朝抒情小赋和民间慢词之营养的基础上 。创造了慢词的铺叙手法 。以赋为词,层层铺叙 。一笔到底 。始终不懈 。又首创领字和双拽头等等 。为以后的词人开启无数法门 。
四是平民风格的重建与平民意识的发扬 。
词 。本是起源于民间的一种通俗的音乐文学样式 。自从中晚唐以来的文人染指之后 。这种文学样式便渐渐地丧失了它早期的真率、通俗、质朴与刚健的平民风格 。而在雅化、诗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只是到了柳永 。才真正把它从贵族的歌筵舞席再次引向勾栏瓦肆、山程水驿乃至一切有井水的地方 。扩大了它的社会基础,恢复并加强了它的平民色彩 。他以自己的真率、朴素、清新的词句 。以对普通市民的生活、情感与命运的深切关注 。以及发自内心的对于人生忧患的深沉感喟 。一扫贵族词坛的典雅、雍容、无病呻吟和装模作样 。闪现着平民意识与人文精神的光芒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