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里的旗袍马褂唐装汉服和生活中见到的似乎不太相同。是改良了吗?有什么进化历史?( 二 )


唐代美学中的一个重要成果 。就是使境界上升为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境虽在唐代之前已经成为一个哲学概念 。但在美学与艺术理论中 。尚未成为一重要的美学概念 。这样的情况至唐才真正出现 。
在唐代绘画理论上 。境或境界被作为重要的品鉴概念 。唐人出现了以境评画的理论倾向 。唐代著名山水画家、水墨画的创始者之一张璪还写有《绘境》一书〔7〕 。这本书如今已经失传 。但在当时却有很大的影响 。张璪所提出的“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的重要观点 。有的论者说可以作为整个中国艺术的纲领 。这个纲领可能就出自这本书 。所谓“绘境” 。可能就是讨论绘画的品格和境界 。张彦远说此书多道人所未道之处 。或许正是以境论画所带来的理论上的创新 。“境”在这里显然是一个美学概念 。
画有画境 。书有书境 。诗有诗境 。在书法美学中 。境或境界也被作为书法艺术的审美规定性而受到重视 。如张怀瓘《文字论》说:“(苏晋)谓仆曰:‘看公于书道无所不通 。自运笔固合穷于精妙 。何为与钟、王顿尔辽阔?公且自评书至何境界 。与谁等伦?’仆答曰:‘天地无全功 。万物无全用 。妙理何可备该?……’”这里所说的书法达到何等境界 。是一个新颖的术语 。
境界论更多的表现在诗歌美学中 。在唐代 。以境评诗 。诗以境显 。以境而出高下 。成为一比较流行的风尚 。王昌龄《诗格》〔8〕中提出诗有三境说 。一是物境 。二是情境 。三是意境 。所谓物境 。是说“欲为山水诗 。则张泉石云峰之境 。极丽绝秀者 。神之于心 。处身于境 。视境于心 。莹然掌中 。然后用思 。了解境象 。故得形似” 。“情境”的意思是:“娱乐愁怨 。皆张于意而处于身 。然后驰思 。深得其情 。”“意境”的意思是:“张之于意 。而思之于心 。则得其真矣 。”其实 。这三境主要针对三种不同的诗歌类型 。一是以写物为主 。一是以写情为主 。一是以达意为主 。这样的分别在前此美学论述中 。是从来没有过的 。《诗格》尤其对物境的理解多有启发之处 。如它说:“置意作诗 。即须凝心 。目击其物 。便以心击之 。深穿其境 。”“搜求于象 。心入于境 。神会于物 。因心而得 。”所谓“处身于境” 。由目到心“击”物 。就是说与物相与优游 。从而物我相凝 。得莹然之境 。唐人所说的取境概念 。也是境界理论的重要方面 。
在中国美学理论中 。境与象有明显的联系 。在一般意义上说 。作为人认识之对象 。境就是象 。如“境象” 。但二者之间又有根本的区别 。

电视剧里的旗袍马褂唐装汉服和生活中见到的似乎不太相同。是改良了吗?有什么进化历史?

文章插图
狮子林之窗
疏影漏窗 。
透出灵动 。
第一 。象一般指具体的实在对象 。境则是一个世界 。一个在心灵中构成的世界 。《古今词论》云:“语境则咸阳古道 。汴水长流 。语事则赤壁周郎 。江州司马 。语景则岸草平沙 。晓风残月 。语情则红雨飞愁 。黄花比瘦 。”事是事象 。物是物象 。如岸草平沙、晓风残月 。都是具体的存在物 。而境并非指具体的存在物 。而侧重指外在对象在心灵中所构造的影像 。故象较实 。境较虚;象侧重于外在存在之特征 。境则侧重指与人心与外物形成之关系 。
第二 。象与境都包含心与物或情与景二者 。境是人心灵之境界 。而象也不是纯然外在的对象 。与人心无涉 。象也是人心中之象 。但境与象的一个重大差异是 。象是人经验中的对象 。主要指人经验中的事实 。如由坤卦对大地、母亲等的类推 。由灼灼桃花引起对新嫁娘的讴歌 。这都有具体的指谓 。即使由复杂的事象所构成的象征系统 。作为象征之喻体 。它仍然是人们经验中的具体存在 。在中国美学中的比兴二者之间 。无论是由此物比此物 。或者是先言他物的起兴 。都不脱离具体的物象 。而境是体验中的世界 。它所呈示的是人们所发现的世界 。即如上文曾举的刘禹锡《听琴》诗:“禅思何妨在玉琴 。真僧不见听时心 。秋堂境寂夜方半 。云去苍梧湘水深 。”淡云卷舒、苍梧森森、湘水深深 。诗人为我们活化了一个世界 。这个世界 。就是一个“境” 。而不是“象” 。它具有突出的体验性特征 。
第三 。唐代美学以境为重要的美学范畴 。赋予其特殊的媒介地位 。在于境反映了“让世界依其原样而自在呈现”的重要思想 。境界思想是在禅宗影响下产生的 。突出了以世界本身来直接显现世界的思想 。境不在于表达 。而在于显现 。境与所显现意义世界之间的关系不是分离的 。而是浑然为一的 。即境即意 。禅宗所奉行的不二法门的思想影响了境界理论的形成 。它是对能所的彻底超越 。对老子以来以象见道学说的超越 。在这个意义上 。境可以说并非仅仅是媒介 。它就是世界本身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