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是在赞美水墨梅花吗?你怎么理解?( 二 )


“不经一番寒彻骨 。怎得梅花扑鼻香 。”
宋朝的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则在《梅花》中直接描写了它的美丽: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
明朝的文学家唐寅在《把酒对月歌》中描绘了梅花在月光之下的优美景色:
“姑苏城外一茅屋 。万树梅花月满天 。”
这些文人书写的诗歌 。或是在写梅花本身的美丽和清香 。或是在写梅花的品格 。都是对梅花的赞颂 。可见他们对梅花非常喜爱 。
二是墨梅是文人和梅花的结合 。文人眼中的梅花本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 。文人又通常以笔墨为生 。因此用最传统的黑墨绘制梅花 。是文人最朴素的绘画表达 。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是在赞美水墨梅花吗?你怎么理解?

文章插图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是在赞美水墨梅花吗?你怎么理解?

文章插图
三、“不要人夸颜色好 。只留清气满乾坤”与元朝时期的文人有何关系?
王冕的这首《墨梅》虽是题画诗 。但其所代表的不仅仅是对这幅水墨梅花和梅花本身的赞颂 。更是对当时文人风骨的赞颂 。
清朝文人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 。还专门编写了一个关于他的故事 。在吴敬梓的笔下 。王冕成了一位身怀韬略又十分孝顺 。却不肯为朝廷效力 。堪称古代文人隐士的标杆 。小说里的王冕形象 。虽不完全符合其经历 。却也写出了他本人的品格 。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是在赞美水墨梅花吗?你怎么理解?

文章插图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是在赞美水墨梅花吗?你怎么理解?

文章插图
王冕所代表的 。不仅仅是他本人的高尚品格 。更是元朝时期文人的普遍现状 。对于文人来讲 。元朝无疑是最糟糕的时代之一 。原本与宋朝统治者共治天下的文人 。碰到了生长在草原、性情豪放粗野的蒙古人 。正应了那句“秀才遇到兵 。有理说不清” 。蒙古统治者虽然按照汉族的传统建立了封建王朝 。实际执行的却还是蒙古人自己的那一套统治思想 。这与崇尚儒学的文人明显不合拍 。这使得他们的合作注定困难重重 。
但蒙古统治者深知:如果想统治中原大地 。还是需要文人们的帮助 。因此他们也会拉拢士人 。元世祖忽必烈就曾劝说文天祥投降 。也正是为了归属天下士子之心 。却未能如愿 。此后他又将隐居山中的赵孟頫请出来当官 。让他成为这个标杆 。赵孟頫虽不愿 。但为了生计 。只得委曲求全 。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是在赞美水墨梅花吗?你怎么理解?

文章插图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是在赞美水墨梅花吗?你怎么理解?

文章插图
元朝统治者的“招安”行为 。使得当时的文人面临两种选择:一是与元朝统治者合作 。参加科举或高官的幕僚 。这样至少能够有一些稳定的收入 。用以养家糊口;二是不与他们合作 。为了活下去 。或是像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等人那样为戏班书写各类戏曲台本 。整天和杂剧演员混在一起 。虽被称为“下九流” 。但最起码有稳定的收入 。或是像黄公望、倪瓒等人那样隐居山水或家宅之中 。若非家底殷实 。就只能以种田卜卦为生 。
王冕的选择无疑是第二种 。他宁愿山野小村中艰难度日 。也不肯失去了文人的风骨 。在那个时代 。他就是文人中的一朵傲雪的冬梅 。在元朝恶劣的社会环境依然盛放 。这或许就是元朝文人的风骨所在吧!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是在赞美水墨梅花吗?你怎么理解?】回答完毕 。请采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