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的人道主义和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比较 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二 )


②通过冉阿让、芳汀和珂赛特的不幸遭遇,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尖锐矛盾和贫富悬殊,批判了当时的政治、经济、道德等各个方面的黑暗,鞭挞了虚伪的资产阶级和不公平的法律制度 。
③通过米里哀主教和转变后的冉阿让形象,宣扬了仁爱的精神力量,同时小说也正面描写了革命起义,反映了作家对实现共和的期望,体现了作家一贯的人道主义思想和逐渐增强的民主主义战斗精神 。
总之,他关注底层贫穷人民的悲惨处境和不幸命运,探索从经济方式上来消除贫困与失业,否定现实世界里的严苛法律,宣扬以超阶级的仁慈、博爱来改造社会和人生的人道主义思想 。但是,作品中表现的人道主义思想也有其局限性 。雨果借人道主义的仁慈来感化统治阶级的冷酷,这显然是不可能实现的主观幻想 。
(2)人物形象
①冉阿让:是普通下层成年男性的代表,他的不幸概括了“贫穷使男子潦倒”的社会现象,而他最后在米里哀主教仁爱精神感召下的转变以及其后的行为,典型地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冉阿让本是一个善良淳朴的工人,为了抚养外甥,在失业的情况下打破橱窗偷面包,被判处五年苦役,因为惦记家人一再越狱,结果累计判处19年监禁 。从出身、经历、品德和习性各方面来说,冉阿让都是一个劳动者,体现出劳动人民的各种优秀品质 。但是,不公平的社会和严苛的法律促使他走上犯罪的道路,可以说,他是被压迫、被损害、被侮辱的劳苦人民的代表 。在米里哀主教仁爱精神的感召下,冉阿让变成了一个具有博爱精神的人,他忏悔自信,帮助他人,开办了带有空想社会主义色彩的工厂,养育孤女珂赛特,并且感化了沙威,其行为使其成为了仁爱的典范 。
②芳汀:是浪漫主义文学中伟大母亲的典型,也是19世纪法国文学中被侮辱、受压迫妇女的代表 。她是一个贫苦和诚实的姑娘,被引诱后沦落到社会底层,因为未婚生育而被解雇,为养活自己的女儿不得不卖掉头发和门牙,最后沦为出卖肉体的 ***。芳汀的不幸是社会造成的,她是这个黑暗社会中下层女性的真实写照 。
③沙威:是统治阶级的忠实奴才和冷酷残忍的爪牙,代表了法律的不公和严苛 。他忠于职守,维护法律所捍卫的社会秩序和权力阶级的利益,仇视反叛和下层人民,丧失了人性和自我 。在冉阿让仁爱精神的感化下,他陷入复苏的人性与冷漠的法律之间的冲突中,最后跳河自杀 。通过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作家批判了法律的严苛与不公,宣扬了人道主义思想 。
(3)艺术特色
①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结合 。小说展现了法国社会的广阔现实 。小说以滑铁卢战役揭开序幕,以复辟时期和七月王朝初期为主要的时代背景,描绘了战场、贫民窟、修道院、法院、监狱、工厂、巴黎拉丁区、街垒战等,构成了一幅壮阔的社会历史画卷 。但是,作家并不是照相似的描摹,而是以史诗般的雄浑笔墨、浓厚的抒情气氛来再现时代风貌,表现出浪漫与现实交融的特征 。活动其中的人物经历极为奇特,并且具有超凡的精神力量和高尚的品格 。小说还描写了很多奇异的景色以及恐怖的场景,这些都增加了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 。
②细致精彩的心理描写 。小说力图向读者展示人物心灵“最隐秘的皱纹”,揭示人物的内心矛盾和思想斗争,以此来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
③广泛运用对照艺术 。小说将不同类型的人物性格以及社会环境进行对照,反映出社会的黑暗 。例如理想善良的人物米里哀主教、冉阿让、芳汀与丑恶、卑鄙的人物沙威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人物之间迥异的性格特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