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中伍次友的命运 康熙王朝里面伍次友是怎么死的( 二 )


皇帝看中的女人,即便让你带走,可你真就有福消受么?不过,《康熙王朝》中的这段“恋情”,还真是挺耐人琢磨的 。伍次友是二月河在小说《康熙大帝》里虚构出来的人物,后来又被搬到了《康熙王朝》的荧幕上 。既然历史上没有原型,那么我们就从二月河的笔下去寻找蛛丝马迹 。回答这个问题,应该先看伍次友的为人,因为为人处世的方式与思考、决定的行为是分不开的 。伍次友可谓古代知识分子的理想化身 。所谓知识分子,才气是必须的 。出身书香门第的他自幼饱读经典,河岸、客栈的几个场景都使他才气毕露 。能让化名龙儿的康熙拜师,没有两把刷子是不行的 。当然,才气只是一方面 。对于文人来讲,有才只是初阶的要求,以“德”为代表的文人气节才是知识分子所推崇的鲜明特征 。这里的“德”无非体现在家国两个方面 。所谓“家”即是孝,伍次友进京的主要原因就是父亲被圈地逼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 *** 了他对圈地的看法,也深化了对时局的认识 。而所谓“国”在当时既可理解为忠君,更可理解为心怀天下苍生的爱民 。在科举考试中不畏权贵,以《圈地乱国论》抒发自己的情怀,尔后与康熙相识更是直言天下时局,甚至提出了撤藩的主张与措施 。德才兼备的伍次友,并不是个迂腐的酸秀才,而是潇洒旷达 。敢在公共场合对时局高谈阔论,颇有几分豪气 。后来在金殿上知道康熙的真实身份后,“龙儿”喊了一半都能生生变成“龙——主万岁”,也体现了他的应变能力 。从伍次友的际遇来看,也是传统文人的理想路子 。空有一肚子学问却名落孙山,眼看报国无门又得伯乐赏识,自己的政治理念得以实现 。惩治圈地、撤三藩在当时不能不说是大动作,后来也证明是名扬青史的康熙早年政治活动,奠定了康熙一代明君的地位 。而且退隐后有徒弟延续自己的思路和抱负 。以文安天下,伍次友实现了所有文人的终极理想 。然后呢?文人骨子里那份淡泊名利出来了 。理想实现后虽说有些无奈,但纵情山水,归隐田居,著书立说的出路,也是古代文人的选择 。伍次友的形象真可谓古代知识分子的理想 。传统知识分子的思维决定了伍次友的选择 。就这样一个理想的传统知识分子,伍次友的思维标签已经昭示了他的选择 。离开是必须的 。朝廷的环境也让他不自在 。派系林立,斗争暗涌并不适合这种直言直语的性格 。那个在客栈指点江山的书生,并不适合在这金殿下常驻 。功高震主,兔死狗烹在历史上时常上演 。康熙称他“布衣天子”,明珠也领悟了杀意,早就深知伴君如伴虎的伍次友,离开是最好的选择 。伍次友倾心苏麻喇姑吗?早在“霞乃云魄魂,蜂是花精神”上就已经吐露心声 。但他虽潇洒旷达,却也不是那种性情中人 。苏麻喇姑与康熙青梅竹马他不会不知道,康熙也曾有意的点拨暗示“无论你是要人,还是要物,你都可以说出来,有话现在就说,晚了朕可能会后悔 。”但知识分子骨子里是有分懦弱的,他又不是李云龙 。尽管他不畏强权,但终有软弱的地方,这个软弱就是苏麻喇姑 。即便康熙不似曹操疑心病,当时也不如后代文字狱兴盛,也即便他有功于朝廷 。但这已经成为了他俩之间的隔阂 。他不会没有揣测过跟皇帝抢人、皇帝同意放人是什么后果,但他最后只能以一句“一无所求”潇洒的转身 。
康熙王朝里伍次友是在哪一集去世的?应在6-10集当中吧,你可以看剧情资料介绍,公司内训找51neixun
没说哪一集去世,只是后来李光地求苏麻喇姑时说他老师n年前就死了
伍次友在“康熙年间”这人真的存在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