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标哪来那么多钱 陈光标晒钱( 二 )


1960年,袁隆平开始了杂交水稻的研发工作,这一做,就是61年,他见证过饥荒,生平最畅快就是见到中国人民都能吃上便宜、优质的大米,若真有神农,当如是 。
在陈光标出生这一年,发生了一件事,袁隆平700多株水稻秧苗一夜之间毁于一旦,直到今天,我们仍未知道那天发生了什么,但袁老悲痛过后,又仅靠着残存的4株秧苗继续实验 。
中国与饥荒的斗争,是漫长而残酷的,今朝我们站在禾荫下,已无法想象1968年的中国是何种景象,而陈光标,却是那场饥荒的亲历者 。
陈光标
10岁以前,陈光标几乎没怎么吃过肉,甚至一块馍馍已是美好佳肴 。家里那片贫瘠的土地,承担起了一家人的生计 。
对年幼的陈光标来说,饥饿,应该是最难熬、也最深刻的记忆 。四岁那年,他经历了人生第一次惨痛的离别 。
父母的哭号充斥耳膜,平躺着的哥哥姐姐已经没有了呼吸,小小的他不知道,哥姐这一睡,会是永远 。饥饿,夺走了两个孩子的生命,他们好像来到这世界走一遭,就是为了等待死神的来临 。
从那时起,陈光标的心里总萦绕着一个声音:“我要赚很多钱,再也不要过挨饿的日子!”

陈光标哪来那么多钱 陈光标晒钱

文章插图
陈光标
靠着这样的信念,他开始了致富之路的第一次探索 。离家不远处的一口井吸引了陈光标的注意 。这井里的水不仅免费,还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要是挑到镇里去,能赚上一笔钱呢!
说干就干,陈光标就这样过上了放学卖水的生活 。每天,他都要担着水徒步到相隔一公里的镇上 。
“卖水了!卖水了!一分钱喝到饱诶!”青涩的童声在集市上响起,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靠着这份活计,陈光标每天能有个两三毛钱的收入,1978年,两三毛钱可能买不少东西了 。
陈光标
转眼间,就到了下学期,开学时,每个学生都要交1.8元的学费,这一次,陈光标再也不用看着父母为一块多的学费愁得整夜无眠 。
《礼记·大道之行也》中写道“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慈善的种子在陈光标10岁时已发了芽 。
“我家已经交不起学费了 。”隔壁邻居家的孩子这样说道,陈光标大手一挥,又从自己的小金库中掏出钱给朋友交了学费 。
富人做善事,是回报社会,或是力所能及 。而对于像少年陈光标这样的贫困家庭,去资助别人是需要一颗难得的大爱之心的 。“我虽走遍荆棘,也愿意爱这个世界 。”那时的他,想必是不求回报的 。
烈日下,少年被晒得黝黑的皮肤,是时代的悲伤,却也是千千万万中国人民坚强不屈、向死而生的缩影 。
陈光标
就靠着卖水,陈光标攒出了自己和邻居的学费,也攒出了一辆自行车 。在那以后,他就不再卖水了,每天骑着自行车,沿街叫卖冰棍 。
后来,陈光标找到门路,卖起了粮食,一天能赚两三百块,寒门走出个万元户!陈光标在当地出了名,要是普通人,肯定会因为自己的成就而沾沾自喜了,但陈光标显然是一个眼光长远的人 。
1985年,在赚钱之余,陈光标并未放弃学业,他知道,好文凭能让他登上更高的山峰,进入更广阔的世界 。就这样一边赚钱一边上学,陈光标考上了南京中医学院 。
正是跟医学结缘,开启了陈光标的暴富之路 。
陈光标
照今天的人看来,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欺诈 。1994年,一个寻常的午后,大街上挤满了小摊贩,陈光标漫无目的地行走着,突然,一个小仪器引起了他的注意 。
“这是什么?”陈光标问 。
原来,这是一台号称能靠着一个电极片诊断全身疾病的探测仪 。看着围着仪器如获至宝的老人们,陈光标两眼放光,这可是发财的机会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