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常常在思考生死的问题?大家对于死害怕吗?


谢谢邀请 。生死 。人类永恒的话题 。哲学里不能回避、必须直面的问题 。古今中外 。关于生死的哲学书籍汗牛充栋 。各位告贤也进行了各种深入思考 。不是我等芸芸众生能望其项背的 。好在题主只要求回答怕不怕死 。好吧 。老实说大多时候怕 。有时则不怕 。
怕死很好理解 。死亡无疑是一切生命的最终归宿 。是必然的 。最近在读庄子 。干脆直接引用:
《庄子?大宗师》:“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 。”《杂篇?盗跖》:“天与地无穷,人死者有时 。”《庄子?达生》云:“生之来不能却,其去不能止 。”
所以 。一路走来 。生养我们的父母 。陪伴我们的爱侣朋友 。承欢膝下的儿女 。都将离我们而去;美好的时光 。所有的感动、欢喜乃至眼泪、悲伤 。一切让我们留恋的人、物 。再不舍我们也都将抛下死去 。我怕死 。因为有所恋 。有所爱 。有牵绊 。有甜蜜的负担 。有应负的责任 。宗教讲转世讲轮回 。先勿论是否存在 。就算有 。我也不是前世的我 。是另外一个人了 。你爱的一朵花败了 。来年发芽再开了一朵 。这一朵再好也不是你爱的那一朵了 。它已湮灭于自然中 。花如此人亦然 。只有一次机会 。
既然如此 。为什么说有时又不怕呢?还是跟我们的心有关系 。一种情况 。极端痛苦的时候 。有一次看关于暗网的新闻 。被拐儿童遭受非人虐待 。我想痛苦万分时死也就不可怕了 。反而是一种解脱 。另一种 。为了某些人、事或信仰我们可以笑对死亡 。这一点妈妈们最能理解 。灾难降临时 。如果只能活一个 。绝大多数妈妈会选择自己死而让孩子活下去 。
还有一种人 。他们让我们钦叹 。一般人“悦生恶死” 。而他们“生死齐一”、“悦死恶生” 。代表人 。就是最近我言必称的庄子 。庄子有句名言:
“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
知道死亡无法避免,面对这个结果,整日惶恐不安 。在内心的无限痛苦中走向人生终点是不可取的 。要坦然接受 。
庄子《大宗师》:“有认为未始有物者,至矣,尽矣,弗可以加矣 。其次认为有物矣,将以生为丧也,以死为反也,是以分已 。其次日始无有,既有而生,生俄而有死;以无有为有,以声为体,以死为尾;孰知有无死生之一守者,吾与之为友 。”意思是说,第一种人认为万物未曾形成时,便是极限、尽头,不能再增进了 。次一等的人认为万物形成了,把生视为流落,把死看作回归,生与死已经分开 。再次一等的人认为原本是空无的,后来有了生命,生命迅即死亡;把无当作头颅,把生命当作躯干,把死亡当作尻骨;谁能知道有无、死生是一体的,我就和他交朋友 。《知北游》:“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孰知其纪!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若死生为徒,吾又何患!故万物一……”
也就是生死一体 。生死互为过程 。即方生方死 。方死方生 。既然如此 。死有何可怖?
至于庄子在《外篇?至乐》中塑造的一个经典寓言形象――骷髅头,个人认为 。对生的苦难和死的乐趣太夸张 。最能说明庄子对待生死态度的,是他妻死鼓盆而歌 。一般人会认为太不近人情 。可庄子说:
“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慨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本无形,非徒无形也本无气,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 。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嗷嗷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命乎,故止也 。”也就是说,她刚死的时候,我怎能不哀伤呢?可是观察她起初本是没有生命的,不仅没有生命,而且还没有形体,不仅没有形体,而且还没有气息 。在若有若无之间,变而成气,气变而成形,形变而成生命,现在又变而为死,这样生来死往的变化就好像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一样 。人家静静地安息在天地之间,而我还在哭哭啼啼,这样是不通达生命的道理,所以我才不哭 。

最近常常在思考生死的问题?大家对于死害怕吗?

文章插图
我们没必要纠缠各种哲学命题 。也无需沉溺于太虚幻的理论 。只需明白 。他的“悦死恶生”与超死境界是在启发我们不那么贪婪 。不那么急功近利 。直面与死亡相联系的苦闷、磨难 。让我们看见存在于死亡背后的出路与希望 。
诺瓦利斯曾经说过:哲学是怀着乡愁的冲动去寻找精神家园 。我觉得 。我们不必要像庄子那样超脱 。那个高度必是高处不胜寒的 。精神家园既然是家园 。是让我们平静宁和 。感到放松安全的地方 。我们只要不走上宿命论的歧途,而是让生命从狭窄、困苦、死亡的自我冲突中解脱出来,让心灵栖息于平和的精神家园 。生死鸿沟就没那么难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