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的种类 瓷器的种类( 三 )


陶瓷业至宋代(公元960——1279年)得到了蓬勃发展 , 并开始对欧洲及南洋诸国大量输出 。以钧、汝、官、哥、定为代表的众多有各自特色的名窑在全国各地兴起 , 产品在色品种日趋丰富 。
明朝统治从1368年开始 , 直到1644年 。这一时期 , 景德镇的陶瓷制造业在世界上是绝对最好的 , 在工艺技术和艺术水平上独占突出地位 , 尤其是青花瓷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
民国成立以后 , 各地相继成立了一些陶瓷研究机构 , 但产品除沿袭前代以外 , 就是简单照搬一些外国的设计 , 毫无发展可言 。
4、中国四大陶瓷分别是什么?中国四大陶瓷分别是定窑、官窑、钧窑和汝窑 。
定窑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 , 它是继唐代的邢窑白瓷之后兴起的一大瓷窑体系 。主要产地在今曲阳县的涧磁村及东燕川村、西燕川村一带 , 因该地区唐宋时期属定州管辖 , 故名定窑 。定窑原为民窑 , 北宋中后期开始烧造宫廷用瓷 。定窑产品以白瓷为主 , 也烧制酱、红、黑等其他名贵品种 , 如黑瓷(黑定)、紫釉(紫定)、绿釉(绿定)、红釉(红定)等 , 都是在白瓷胎上 , 罩上一层高温色釉 。元朝刘祁的《归潜志》说 , “定州花瓷瓯 , 颜色天下白” 。可见 , 定窑器在当时不仅深受人们喜爱 , 而且产量较大 。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在定州时 , 曾用“定州花瓷琢红玉”的诗句 , 来赞美定窑瓷器的绚丽多彩 。
官窑之谓 , 在中国古代陶瓷史上有不同的内涵 。就广义而言 , 是有别民窑而专为官办的瓷窑 , 其产品为宫廷所垄断 。在宋代瓷器中 , 官窑即是一种专称 , 指北宋和南宋时在京城汴京(汴梁 , 今开封)和临安(今杭州)由宫廷设窑烧造的青瓷 , 故又有“旧官”和“新官”之分 , 前者为北宋官窑 , 后者为南宋官窑 。官
窑也称御窑 , 是中国封建王朝的“皇家瓷厂” 。从1278年元世祖忽必烈设置“浮梁磁局” , 到1911年清朝覆亡 , 景德镇是元、明、清三代皇家瓷厂所在地 , 
中国封建社会的官窑制度在这里延续了632年 , 江西景德镇也由此拥有烧造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工艺最精湛的官办瓷厂 。景德镇地下也因此存有大量因禁绝流入
民间而被就地掩埋的古碎瓷 , 成为中国目前品类最完整、年代最可靠、信息最丰富的官窑遗址和“地下瓷都” 。
钧窑在河南省禹县 , 为宋五大名窑之一 , 亦称“均窑”、“钧州窑” 。位于今河南禹州 。因古属钧州 , 故名 。以钧瓷着称于世 , 属北方青瓷系统 。创始于唐 , 兴盛于北宋 , 以后历代都有仿造 。钧窑瓷极其珍贵 , 这在民间有众多的说法 , 比如“纵有家产万贯 , 不如钧瓷一件” 。“钧瓷无对 , 窑变无双” , “入窑一色 , 出窑万彩”等等 。对于钧瓷的商业价值 , 当地民谚说:“进入西南山 , 七里长街现 , 七十七座窑 , 烟火遮住天 , 客商天下走 , 日进斗金钱” 。由于釉色的相互交融而产生的无数颜色不一、形状各异的窑变 , 是构成钧瓷区别于其它青瓷的另一个特色 。
汝瓷是我国宋代“汝、钧、官、哥、定”五大名瓷之一 。名瓷之首 , 汝窑为魁 。汝窑的工匠 , 以名贵的玛瑙入釉 , 烧成了具有"青如天 , 面如玉 , 蝉翼纹 , 晨星稀 , 芝麻支钉釉满足"典型特色的汝瓷 。在河南临汝县 , 汝窑在河南省临汝县 , 古称汝州 , 因名 。是北方第一个著名的青瓷窑 , 北宋时创设 , 烧制御用宫中之器 , 时间很短 , 数量也少 。器型简单 , 但釉色温润柔和 , 在半无光状态下有如羊脂玉 , 并截取定窑、越窑的装饰技法 , 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