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点,我们可以从韩信的另一面看出 。
比如说,上文提到的他拿着钟离眜的人头去见刘邦,以博得刘邦的信任;再比如说,他的一意孤行害得谋士郦食其被烹杀 。
那时,郦食其已经成功劝降齐国,但是,韩信害怕郦食其抢了功劳,于是就擅自决定继续攻打齐国 。齐国的国君因此认为是郦食其在使诈,故而将其烹杀 。
文章插图
在这件事里,很难看到韩信的大将之风,反而能看到他的贪婪自私 。
为了一战之功而不顾同僚性命,那么能够为了封王封侯而自欺欺人,也就不难理解了 。可惜的是,能够自欺一时,却无法自欺一世,刘邦令人绑押他的时候,他也不得不面对兔死狗烹的现实 。
关于韩信居功自傲的这一缺点,司马迁也曾说道:
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於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後世血食矣 。
——《史记·淮阴侯列传》
三、兔死狗烹是韩信的原创吗本文开头已经摘录了韩信这句话的原文,然而,在韩信之前,范蠡已经说过这个道理了 。
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种书曰:“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 。子何不去?”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范蠡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人物,生活时代明显早于韩信,因此这句话应该不是韩信所创 。
咦?难道韩信是跟着范蠡学的?
我认为也不是 。
最可能的结果是,韩信和范蠡两人都不一定说过这句话,只不过是司马迁借二人之口说出这个观点而已 。原因如下:
1. 《淮南子》里已有此句
狡兔得而猎犬烹,高鸟尽而强弩藏 。——《淮南子·说林训》《淮南子》的作者是刘安,他的爷爷正是汉高祖刘邦,他的父亲是淮南王刘长 。
《淮南子》成书于汉武帝即位初年,《史记》则是成书于之后的汉武帝时期,并且司马迁比刘安小了四十多岁,因此,司马迁很可能是看过了《淮南子》,从而将这句话改写到了《史记》里 。
2. 《国语》《战国策》里的范蠡均未如此说
范蠡生活的时代距离司马迁写《史记》有300年左右,因此司马迁写《越王勾践世家》是参考了以往的史料的,主要是《国语》和《战国策》 。
关于范蠡的记载,《国语》主要是在《越语》这一章,《战国策》则是在《秦三·蔡泽见逐于赵》这一篇 。其中,都没有提到范蠡有说过“兔死狗烹”之语 。
因此,从这两点不难推测,司马迁很可能是认可刘安《淮南子》里的观点,然后将句子改编进了《史记》,借范蠡和韩信之口说出来 。
鲁迅说《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前半句说的是《史记》的史学性,后半句说的是《史记》的文学性 。而文学人物一般都个性鲜明,为了更好地塑造韩信这一人物形象,司马迁将“兔死狗烹”作为他的台词,也就不足为奇了 。
四、结语《史记·淮阴侯列传》是韩信这一人物形象的原点,而韩信则是“兔死狗烹”悲剧结局的典型代表人物之一 。同时,《史记》里的韩信在被刘邦认为造反,押离楚国,降为淮阴侯时,确实也说过这种话 。
韩信并非庸人,并非不懂得“兔死狗烹”的道理,然而,他也有贪功自傲的一面,不愿意放弃荣华富贵,惹来刘邦猜忌 。因此,在人生以悲剧收场这方面,韩信也不是完全无辜 。
“兔死狗烹”这种说法,最初可能是来源于刘安的《淮南子》,司马迁为了塑造人物形象改编到了《史记》里,分别借韩信和范蠡之口说出 。韩信自矜功伐,终落得兔死狗烹的下场;范蠡则淡泊名利,完美功成身退 。
推荐阅读
- 9月1日是什么节日日子 9月1日是什么节日
- 米立方海世界怎么样?天山米立方海世界
- 温州火车站电话号码查询 温州火车站电话号码
- 干山药与鲜山药的功效
- 网红COSER真的是“见光死”吗?
- 杨棉怎么治理
- 包括动漫电影 盘点一下曾经所看过最感人的动漫可以吗?
- 虾米音乐已下载的歌曲在哪里?虾米音乐下载位置介绍
- 山药和淮山怎么辨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