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李渊造反敢于立刻称帝,而朱元璋造反要广积粮,缓称王?( 二 )


为何李渊造反敢于立刻称帝,而朱元璋造反要广积粮,缓称王?

文章插图
再有一点 。只要朱元璋不脱离龙凤政权 。元朝就不会注意到他 。当时察罕帖木儿(王保保的舅舅)跟龙凤政权在江北打得是你死我活 。多个起义军将领都被他剿灭 。如果朱元璋像张士诚、徐寿辉一样 。刚有点小势力就称王 。他一定会被元朝重点关照 。
想当年 。徐寿辉第一个称帝 。被元朝主力撵到大别山上窝了两年 。幸亏是张士诚在东南称王吸引了元军注意力 。他才咸鱼翻身 。又打出了大别山
张士诚称王后 。一个样 。被元朝百万大军围了七个月 。当时的张士诚叫天天不灵 。呼地地不应 。悔得肠子都青 。连扇自己嘴巴 。怪自己招摇惹事 。而且最惨的是 。他想投降都不行 。围城的元朝统帅脱脱铁定了心的要把他凌迟 。借他的人头在江南立威示警 。后来幸亏是元朝高层内讧 。脱脱被召回 。他这才捡回一条小命 。
朱元璋起兵晚 。他单干时 。徐寿辉、张士诚挨揍的模样他都是看在眼里的 。所以 。他自然不会重蹈覆辙 。犯这种蠢事 。
为何李渊造反敢于立刻称帝,而朱元璋造反要广积粮,缓称王?

文章插图
朱元璋此前一直是在无意识中实践着这九字箴言 。直到朱升向他理论性的阐述后 。他才算是真正系统性的理解了 。自这之后 。朱元璋一直按照这一策略实践 。
比如高筑墙 。朱元璋此前一直在扩张 。没怎么注意地盘的巩固 。自这之后 。朱元璋才开始关心起怎么巩固地盘 。陈友谅、张士诚就都吃过朱元璋城高墙坚的亏 。
比如广积粮 。朱元璋此前因为要打仗 。所以不怎么注重屯田 。即便是占领南京后 。他的军粮依然是要靠搜刮寨粮维持补给 。自这之后 。他很注意根据地的建设 。
缓称王亦如此 。这是朱元璋做的最到位的 。
公元1362年 。朱元璋趁着察罕帖木儿与红巾军在北方大战之机 。抽空 。东揍张士诚 。西揍陈友谅 。巩固了自己的地盘 。
公元1363年 。朱元璋趁察罕帖木儿被杀 。元朝的王保保和孛罗帖木儿大混战 。并笃定张士诚不敢来打自己的机遇 。全军西进 。打败陈友谅 。并一举吞并了两湖和江西地区 。
PS:当时挺有意思的 。朱元璋和陈友谅在大决战之前都在观望北方形势 。尤其是朱元璋还致书王保保 。希望保持和好关系 。他们是确定王保保和孛罗帖木儿开战后 。才放下心来跟对方决战 。
公元1365年 。朱元璋趁王保保与元朝关中诸将对峙之机(李思齐、张良弼等) 。集中兵力攻打张士诚 。直到打得张士诚仅剩一座孤城 。自己尽占江南富庶之地后 。朱元璋才正大光明的打出自己的旗号 。自立为吴王 。
PS:朱元璋是称王前害死的小明王 。不是称帝之前 。这一点在影视剧中经常搞错 。
公元1367年底 。朱元璋趁着王保保与元顺帝内讧之际(元顺帝罢免了王保保 。王保保干脆杀了元朝任命的地方官 。在山西关起门来当土皇帝) 。一举攻灭张士诚 。并正式宣布不再使用龙凤政权年号 。改元洪武 。自立为皇帝 。建立明朝 。
为何李渊造反敢于立刻称帝,而朱元璋造反要广积粮,缓称王?

文章插图
总的来说 。李渊的崛起就相当于分公司经理吞并了母公司 。并迅速完成资源整合 。他手上啥资源都不缺 。有人才 。有技术 。有成功的经营体系 。他只缺市场占有率 。而前母公司的名声臭了 。在市场上没人买账 。所以李渊便当即立断 。打出新品牌 。并靠过硬的产品力重新占领了市场 。
相比之下 。朱元璋开局一张碗 。手上啥资源都没有 。前期的资源积累全靠给大公司贴牌才攒下来的 。他要是脱离了大公司 。在市场上打自己的品牌 。很难被市场认可 。稍不留神还会被其它大公司盯上 。把他挤死 。所以朱元璋必须要忍耐 。一步一步往上爬 。待实力够了才能打响品牌 。
其他观点:
为何李渊造反敢于立刻称帝,而朱元璋造反要广积粮,缓称王?

文章插图
李渊造反后很快称帝 。朱元璋却要“深挖洞 。广积粮 。缓称王” 。看似采用的是不同的方式 。却都是成功者 。原因就在于他们都是走的适合自己的道路 。
先看李渊 。李渊是和朱元璋截然不同的人 。最明显的就是出身不同 。相比朱元璋张口就说:“我本淮北布衣!”李渊的出身是非常高贵的 。
所以朱元璋一生自傲 。没有把谁放在眼里 。就是朱元璋的一生没有依仗任何人 。完全是靠自己赤手空拳打下大明的万里江山 。
相比之下 。李渊简直是一个极品官二代 。李渊的爷爷李虎 。是后魏的左仆射 。也就是宰相 。被封为陇西郡公 。并且成为八柱国之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