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具特色的民居是几年级课文 各具特色的民居课文( 三 )


客家民居

在闽西南和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点缀着数以千计的圆形围屋或土楼,这就是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 。

客家人是古代从中原繁盛的地区迁到南方的,他们的居住地大多在偏僻,边远的山区,为了防备盗匪的骚扰和当地人的排挤,便建造了营垒式住宅,在途中掺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作粘合剂,以竹片,木条作筋骨,夯筑起墙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楼 。它们大多为3至6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雄伟壮观 。大部分土楼有两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的历史,经受无数次的地震撼动,风雨侵蜍以及炮火攻击而安然无恙,显示了传统建筑文化的魅力 。

客家先民崇尚圆形,认为圆是吉祥,幸福和安宁的象征 。土楼围成圆形的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卦与卦之间设有防火墙,整齐划一 。
客家人在治家,处事,待人,立身等方面,无不体现出明显的文化特征 。比如,许多房屋大门上刻着这样的正楷对联:“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表现了先辈希望子孙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的愿望 。

客家人那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的品格值得我们学习,土楼内所保留的民俗文化,让人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久远 。

傣家竹楼

踏上傣家人居住的土地,你就走进了绿色的世界 。远远望去,到处是一丛丛绿色的凤尾竹,和遮天盖地的油棕林 。在竹林深处不时传来鸡犬之声,却看不到村寨、房舍,显然那一幢幢竹楼都藏在浓绿的竹林中了 。

竹楼是傣族传统的建筑形式 。傣族人民居住区地处亚热带,地温高,据说竹楼利于防止酷热和湿气,因此,傣族人家至今依然保持着“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习惯 。

傣族村寨多则二三百户,少则一二十家,都由一幢幢别致的竹楼组成 。村边都有防护林带 。每家竹楼四周,都用竹篱围着 。篱内种植各种花木果树 。可谓“树满寨,花满园” 。竹楼下有较大的空地作院子 。整个竹楼呈正方形,分上下两层,楼上住人,楼下一般作关牲口和堆柴禾用 。竹楼由二十至二十四根柱子支撑 。屋内横梁穿柱 。有的横梁上雕刻着花纹 。离地七八尺处铺楼板或竹蔑,将楼房隔为两层 。屋顶用茅草编织的草排或木片覆盖,近年大都改为用瓦顶 。

如果你到傣家作客,走进竹篱,登上木梯,便来到屋外的走廊,进门,是一宽大堂屋,中间铺一大块竹席,这是全家活动的中心,也是招待客人的地方 。两侧是用木板或竹篾隔成的卧室,外人是不能入内的 。傣家竹楼建筑结构一般都比较简单,但十分宽敞,别致美观,室内通风也很好,你在室内坐着,只觉清风徐徐,花果飘香 。

建造竹楼,是傣家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按照传统习俗,先要选好地方,打好地基,再立柱架梁 。一幢竹楼最主要的是中柱 。中柱一般是八根 。选择中柱是件严肃而隆重的事情 。中柱从山上运进村寨时,大家都要去迎接,并泼水祝福 。傣族还有个风俗:一家盖房,全村帮忙 。新楼落成时,还要举行“架竹楼”仪式 。这时候,全寨子的人都蜂拥而至,喜气洋洋,像过节一般热闹 。同时还要请“赞哈”(歌手)唱“贺新房”的曲子,据说这样才能吉祥、平安,家道兴旺 。
.《各具特色的民居》
中国五大特色民居建筑

广东围龙屋、北京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云南的“一颗印”被称为五大特色民居建筑:
广东围龙屋 粤东一带客家人常见的传统民居,始于唐宋,盛行于明清 。客家人选择丘陵地带或斜坡地段建造围龙屋,客家人聚族而居,以围屋防外敌及野兽侵扰,多数建好一座完整的围龙屋需要五年、十年甚至更长时间 。围屋有殿堂式、围龙式两种,布局严谨,讲究坐向、主次、对称,外观均衡、堂皇,格调典雅、庄重,表现了儒家正统文化的审美旨趣和高度的建筑水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