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送东阳马生序教案一等奖( 四 )


结论: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2、第4自然段表明了写作原因及目的,写作原因及目的是什么?
原因有两点:一是马生得到前辈的赞赏,是位“善学者”;二是同乡之谊 。
目的:是勉励马生更加刻苦学习 。
三、品读细节
1、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但他们都没有成学 。由此可见,
(1)“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形象地写出了抄书的艰难)(2)“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借写先达严肃认真、不苟言笑,反衬自己虚心求学、百折不回)(3)“负箧曳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这几句形象地写出了环境的恶劣、自己受冻的苦状,反衬出
四、体会写法
1.记叙、描写、议论的自然结合 。
①以记叙为主,适当加以渲染和描写,为文章增添了文采 。如写到趋百里之外向硕师名人求教的情景,写了周围的环境“门人弟子填其室”;写了先达的表现:“未尝稍降辞色”;遇其叱咄“俟其欣悦”,对先达庄重、严肃的态度写得有声有色 。
②叙述描写的同时还适当插入议论,突出文章的思想 。在对比自己与同舍生之后,点出了甘于敝衣粗食的原因是“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简要的议论表现了人物的志趣 。
2.用对比手法突出文章中心,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
课文选择了三个典型事例,分别叙述他的学习条件、学习态度、学习毅力,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对比:
(1)以自己年幼时得书,从师、求学之难,和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做对比 。
(2)以自己年幼时奔走之辛劳、生活之清苦,和太学生衣食住行的优越生活条件做对比 。
(3)以自己求学的勤奋与同舍生的不学无术做对比 。
据此可知,在艰苦的条件下,
五、拓展延伸
1、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2、以“读《送东阳马生序》有感”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送东阳马生序教案一等奖】本课的学习第一课时的翻译全文,占据了大量的时间,耗时一个半课时才将全文意思弄明白 。如果是程度比较好的学生群体的话,这一步可以省略掉,直接从分析文章内容开始 。文章内容只要理解透了,背诵也不是难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