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全诗( 三 )


问题来了 , "封侯非我意 , 但愿海波平",19岁的戚继光 , 为何发出这样的誓言?
这得从当时的时局说起 。
在这有个不为人知的知识点就是 , 海禁 , 所谓的闭关锁国 , 其实从明朝时就开始了一段时间 , 后来有所解除了 。
为了防范张士诚这样的走私土豪士绅的出现危及统治 , 朱元璋曾下旨“片板不得下海” , 只不过在明穆宗朱载垕时期开始解除了部分海禁 , 允许有一定条件限制的海外通商 。
明朝时虽然很强大 , 但是在当时的东南沿海 , 倭寇横行 。当时的倭寇在东海一带 , 烧杀抢掠 , 无恶不作 。
最开始倭寇只是日本九州岛沿海一带的庄官、大名、失业民众等中低阶层 , 14世纪初期 , 日本处于南北朝分裂时期 , 战败的一方 , 南朝领主退守一隅 , 无事可做 , 组织了手下的武士武装劫掠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 。
明朝初期 , 海防稳定 , 嘉靖初期 , 日本海盗与徐海 , 王直等中国海盗相互勾结 , 在福建、江浙一带劫掠乡镇城县 , 东南沿海倭患大起 。
明廷多次委派了官员经营海防 , 但是派过去的官员要么贪图享乐 , 要么贪生怕死 , 军士整体素质又未加训练 , 收效甚微 。
东南一带沿海的人们 , 生活在倭寇的阴影之中 , 倭寇不绝 , 因此年轻时期的戚继光 , 才有了“封侯非我意 , 但愿海波平” , 这样的感慨 。
戚继光阅读兵书 , 在兵书空白处无意中写下的两句话 , 可以说 , 这是很无心 , 随意的一种创作 , 却真实地反映了少年戚继光的理想:
面对骚动不安的海疆 , 戚继光的内心 , 充满着一种紧迫的责任感 。这种责任感 , 不再是简单地实现光宗耀祖 , 扬名的愿望 , 更多的是书生意气 , 为国为民的理想 。
而他也做到了 。
嘉靖后期时 , 俞大猷、戚继光、邓子龙等将领先后平定了福建、江浙、广东的倭寇海盗 , 倭患终于从有到无 , 不再出现 。
福建、江浙、广东等沿海一带的人们 , 才真正过上了安居乐业的日子 。
从这点来看 , 戚继光 , 俞大猷 , 邓子龙等抗倭名将 , 无愧于民族英雄的称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