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南方与北方的战争怎么总盯着徐州,而不走河南安徽一线?( 二 )


进入近代以后 。由于地形变化了 。再加上铁路穿城而过 。交通要道属性突出 。后两点相对不重要了 。所以近代与徐州有关的战役其实很少直接攻击徐州城 。都是在外围聚而围之 。比如徐州会战 。比如淮海战役 。交战双方都没在徐州打 。而围绕着徐州开打 。
当徐州外围的商丘、兰封失守后 。徐州也就没有守下去的必要了 。
用一句话总结徐州的战略价值就是:这是一座我可以不要 。但绝不能留给对手的城市 。
其他观点:
【中国古代南方与北方的战争怎么总盯着徐州,而不走河南安徽一线?】因为河南到安徽南下缺水路 。
古代交通落后 。大军出动需要庞大的后勤支持 。一般会选择水路运输 。因为水运是最节省成本的方式 。一条十人驾驶的船就能运送几千人的口粮 。如果走陆路运输可能需要几百民夫和牲畜 。
历史上 。从北向南的水路有三条 。
第一条是走汉水 。从白河至襄阳入汉水 。至江陵或武汉入江 。(唐代前汉水和长江交汇处在江陵而不是今天的武汉 。唐代后云梦泽淤塞 。汉水向东至武昌入江)
第二条是走淝水 。从鸿沟到寿春入淝水 。过合淝、巢湖 。至濡须口入江 。
第三条是走大运河 。在徐州以北入运河 。过徐州 。至扬州入江 。
这三条水路经过的地方 。就是历史上的兵家必争之地 。基本上南北战争都是围绕这三条水路展开的 。
第一条路虽有改道 。但一直存在 。第二条路其实就是题主所说的河南到安徽的路 。也是隋唐前南北交通的主要通道 。但由于唐代以后鸿沟和濡须口淤塞 。巢湖至长江水路不通 。基本就没人走了 。这也使得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寿春城衰落成一个小县城 。第三条路在隋代大运河修成后就成了主要通道 。
所以大家可以看出 。秦末到隋唐 。南北争夺的焦点一般是襄阳、江陵、寿春 。唐代之后 。南北争夺的焦点就变成襄阳、武昌、徐州、扬州了 。完全是因为水路变化所至 。
为什么徐州是重中之重呢?又涉及到另一条水路—黄河的改道问题了 。在古代 。黄河经常改道 。现在的黄河离徐州很远 。但这是1855年黄河改道造成的 。在古代的大部分时间里 。黄河的入海口都在今天的苏北一带 。黄河正好从徐州穿过 。也就是徐州是黄河和大运河的交汇处 。如果北军南下 。完全可以通过渭河、黄河、大运河将关中、山西、中原、河北、山东的军队和物资全部集结到徐州 。然后沿大运河南下 。这是最方便最省钱的路 。而南方要防御也必须沿淮河一线展开 。南北双方必然会在徐州到淮河之间发生激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