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作为三大主科之一,同时也作为学生母语语言,越来越受到学生和家长的重视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上下5000多年的历史,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离不开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 。
身为一名学生,光学习现代课文还不足够,要博览群书,知古通今,学习先辈的思想,才能更好地进步 。
所以从小学开始,学生就接触一些简单的文言文了,想打好基础,这样等到上初中和高中之后,学生才能更加应付自如 。
近日,网友因为初中生课本里的节选自《孟子》的《告子》下篇中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文中的一句话争论不休,大家各说各话,就连人教社也不得不站出来回应 。
文章插图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还是“是人”?人教社:一直是“是人”
语文课文可以说伴随着学生的成长,尤其是古人的先进思想,更是在多年之后鼓舞着年轻人 。
即便毕业了,当想起自己当年学习的课文,学生内心也不由得激昂澎湃 。
近日,有细心的网友发现,现在初中语文教材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课文中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被改成了“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难道是自己的记忆出现了偏差?本以为是自己记错了,但是不只一位网友表示,自己当年学习的确实是“斯人”而非“是人” 。
网友纷纷疑惑不已,有的坚持自己学的是“斯人”,而有的则表示学的明明就是:“是人” 。
文章插图
看到网友为此争论不休,人教社也出面给出了回应 。
人教社表示,一直都是“是人”,从未出现过“斯人” 。
这位网友清晰地记得考试的时候自己写的答案就是“斯人”,于是他查找了人教版1992版本、2001版和2016版,确实都是“是人” 。
网友发现,关于这篇课文,从1961开始开始,人教社的各个版本都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文章插图
“曼德拉效应”再次被提起,专家回应了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变得更加快捷,关于是“斯人”还是“是人”这一问题立刻登上了热搜,引发了强烈讨论 。
根据一组调查数据,其中有94%的人都表示记忆中确实是“斯人” 。
文章插图
如果一个人记错也就算了,总不能大家都记错吧,因为出现了这一现象,“曼德拉效应”再次被提起 。
所谓的“曼德拉效应”主要是指大众对历史的集体记忆与史实不符 。
文章插图
比如86版《西游记》中,并没有羊力大仙下油锅,但是很多人都认为有这个情节;
再比如“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但实际歌词一直是“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 。
类似这样的事例有很多,对于大众集体出现“斯人”的记忆,有人猜测可能是大家受到影视剧或者教辅的影响 。
眼看舆论不断发酵,专家出面给出专业的回应 。
专家表示,其实在古代文献中,这两种写法都有,“斯”和“是”的意思一样,都指代“这”,而现代教材中一般都是“是人” 。
文章插图
学生不要被误导,一切以教材为主
网友没有找到任何一个版本的教科书中有关于“斯人”的说法,加上人教社和专家的回应,可以看出,现代教材中确实是“是人” 。
推荐阅读
- 老公生日快乐祝福语幽默
- Win10 20H2系统打开软件提示不兼容怎么处理?
- 想买一只小猫咪,可以去店里看的那种,应该去哪里买?
- 美女樱是多年生吗 美女樱是一年生还是多年生
- 盖州市景点
- 山楂干泡水降血压吗
- 手机 iphonexr中设置自动回复内容的具体操作步骤
- 九里香一年开几次花多少钱 九里香一年开几次花
- 怎样判断墨兰该浇水了没 怎样判断墨兰该浇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