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仗发起总攻时,为什么要定一个精确到分秒的时间?( 三 )


打仗发起总攻时,为什么要定一个精确到分秒的时间?

文章插图
在泰山军第10军的拼死防守下 。日军两个师团狂攻48小时也未能克城 。而外围中国军队的八个军已经完成了对日军的反包围 。“天炉战法”大获成功 。薛岳遂镇定下令:以司令部发射三颗红色信号弹为标志 。凌晨5时起各部队向敌人发起总攻!《长沙保卫战》的这个桥段基本反映了抗战历史 。看起来确实让人热血沸腾 。
总攻时间是战区司令部用电台通知到各集团军、各军的 。三颗红色信号弹这事笔者没有查到相关资料 。有些朋友可能会觉得多此一举 。其实也未必 。那个年代可不是每个官兵都有走时准确的手表的(所以一般战前要对表) 。许多低级军官甚至都没有手表 。所以即便公布了统一总攻时间 。也不代表所有基层部队都有条件准确掌握时间 。从长沙附近的最高点岳麓山打信号弹 。也是双保险的一个好办法 。那为什么必须公布总攻时间呢?
打仗发起总攻时,为什么要定一个精确到分秒的时间?

文章插图
第一 。涉及到整个战区参战部队的协同问题 。
在天炉战法的“熔炉”阶段 。薛岳调集了战区所属之罗卓英第19集团军、杨森第20集团军、王陵基第30集团军主力 。以及战区直辖的第4军、第10军、第74军等部队参战 。这其中第10军负责坚守“炉膛”长沙城 。而其他八个军20多万人马是从四面八方赶来的 。攻击方向和到达时间各不相同 。如此庞大规模的大兵团会战 。没有统一的总攻时间那就乱套了 。
薛岳的总攻令也包括了围攻部署 。那就是面对长沙城下以及担任交通线掩护的日军第3、第6和第40师团 。各部队必须同时并且分头向日军发起攻击 。如此才能使日军全线崩溃 。如果是乱糟糟先后投入战斗 。则优势兵力就变成了“添油战术” 。这是兵家大忌 。所以总攻命令和时间下达后 。日军三个师团同时遭到猛烈围攻 。均是自顾不暇 。再也无力援助其他师团 。
打仗发起总攻时,为什么要定一个精确到分秒的时间?

文章插图
第二 。涉及到防御部队转入反攻的时间问题 。
李玉堂第10军的任务是死守长沙 。给其他外围部队赶到战场争取时间 。以一个军20000多人硬抗日军两个精锐师团的进攻 。第10军的压力可想而知 。预10师师长方先觉连遗书都写好了(战后被公布在报纸上) 。所以从1941年12月31日的晚间前哨战斗打响 。到跨年以后的1月4日凌晨 。第10军各部始终以防守为主 。甚至已经开始巷战了 。伤亡十分惨烈 。
及至日军发现情况不妙准备撤退时 。第10军也应从正面发起追击作战 。这样的攻防转换也必须有准确的时间点 。反攻早了 。伤亡很大的第10军有可能被日军杀个“回马枪” 。反攻晚了 。则日军已经脱离战场跑远了 。所以薛岳必须确定外围各军已经完成了战术包围、日军确实开始要溜时 。才能下令第10军转守为攻 。参与最后的追歼作战 。这也影响着总攻时间点的确定 。
打仗发起总攻时,为什么要定一个精确到分秒的时间?

文章插图
第三 。涉及到诸军兵种的合成作战问题 。
当时的中国军队装备还比较落后 。湖南战场上也没有制空权 。所以暂时涉及不到军种间的协同 。不然的话 。空军出动也需要准确的总攻时间(欧洲战场那就非常重要了) 。但是岳麓山那有战区直属炮兵的 。不仅有大口径150毫米榴弹炮 。还有40多门山炮野炮 。一直在支援第10军的守城作战 。给攻城的鬼子以严重杀伤 。
那么在第10军和赶到长沙南郊的第4军转入反攻时 。岳麓山上的炮火必须延伸射击 。要不然当中国军队冲到原来日本兵控制的城区 。不是要挨自己的炮弹炸了?所以总攻时间的确定 。对大兵团作战中的军兵种合成攻击 。那是非常重要的 。包括飞机进场、坦克出动、炮火延伸、通讯线路铺设等方方面面的问题 。马虎不得 。而各部队、各军兵种共同遵循的 。就是同一总攻时间 。
打仗发起总攻时,为什么要定一个精确到分秒的时间?

文章插图
《长沙保卫战》毕竟是文学作品 。还有相当剧情是不符合真实历史或者军事常识的 。其中重要的一点 。是没有刻画出来鬼子的狡猾 。实际上在1942年1月3日晚7点30分 。日军第11军司令部已经下达了“反转令” 。由于日军掌握着制空权 。同时在电讯侦察方面也比较先进 。根据空中侦察和电文破译等手段 。阿南惟畿已经知道前线三个师团即将遭到合围 。再不及时撤退就要被包饺子了 。尤其是鬼子粮弹两缺渐成强弩之末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