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人都喜欢唐伯虎的《桃花庵诗》,要表达什么?( 二 )


这句话很有深意 。站在世俗、传统价值观的角度上 。唐伯虎能科考中举做官 。哪怕是小官 。也是荣耀无比的事情 。
然而在唐伯虎看来 。如果以牺牲个人的人格与自由为前提 。屈辱为官 。随波逐流 。倒不如干干净净、自由自在做个花农 。
别人眼里的不正常 。恰是自己的洁身自好 。逍遥自在 。放弃功名 。成全自我 。世间有几人能够真正做到?我唐伯虎算一个 。
这句话是唐伯虎对传统价值观的一种挑战 。对功名富贵的一种蔑视 。将追求个人自由放在了第一位 。如此消极无作为 。却是官场太黑暗 。只能用归隐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
颇有傲视古今 。唯我一人的清高与霸气 。也透露着“世人皆醉 。唯我独醒”的旷古孤独与无奈 。
有才华的人 。往往总与世俗格格不入 。

为什么很多人都喜欢唐伯虎的《桃花庵诗》,要表达什么?

文章插图
3 人们就喜欢这样玩世不恭 。风流倜傥的唐伯虎
为什么如此喜欢这首诗?
一种向往的生活方式 。全新的“桃花源” 。
“桃花”是诗人笔下最常见的意象 。一种明媚的“逃”的生活 。
桃花下饮 。桃花下眠 。桃花下醉生梦死 。无牵绊!真的抛弃世俗一切 。与自然为伍 。花月同眠 。这种生活是人人向往的 。却无几人能做到的 。
陶渊明《桃花源记》:“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是和平、祥和与安宁 。自耕自足 。男女老少 。平等和睦 。怡然自乐 。却过于烟火气 。是一种基本生活得以满足的愿景 。
唐伯虎的桃花庵 。尤其这两句“ 酒醒只在花前坐 。酒醉还来花下眠” 。令人无限向往 。诗意与浪漫 。率性洒脱 。逍遥自在 。是个人的高度自由与精神的彻底愉悦 。而且是得以实现的 。
唐伯虎是高于陶渊明的 。敢说敢做 。真的付诸行动 。陶渊明还停留在想象中 。
唐伯虎身体力行的实践着他想要的 。物质的贫乏挡不住对自由的渴望 。而我们还在物质的泥潭中迈步 。这首诗可能满足了我们对诗意的风流的自由生活的憧憬 。
为什么很多人都喜欢唐伯虎的《桃花庵诗》,要表达什么?

文章插图
一种文人傲骨 。宁在江湖受苦 。也不官场受辱 。
“但愿老死花酒间 。不愿鞠躬车马前 。”这句诗 。是唐伯虎一生的写照 。只是他选择了老死书画里 。
唐伯虎以书画谋生 。是将个人的热情全部转嫁到书画上 。而一开始 。唐伯虎也是学而优则仕的践行者 。对书画的无限热爱与深厚造诣 。在一定程度上 。是个人对政治对仕途的彻底失望与决绝 。
在别人眼里的不务正业 。玩世不恭 。放浪形骸 。却是唐伯虎追求自由 。人格独立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最好方式 。而且唐伯虎还将这种方式做到了极致 。
这一点清高与傲骨 。与李白是相似的 。这首诗也有效仿的地方 。
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两人对酌山花开 。一杯一杯复一杯 。”
李白《山中问答》:“桃花流水窅然去 。别有天地非人间 。”
唐伯虎自己也说:“我学李白对明月 。白与明月安能知!”甚至认为自己比李白看得更透:“我也不登天子船 。我也不上长安眠 。姑苏城外一茅屋 。万树桃花月满天 。”(《把酒对月歌》)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相同的意志与骨气 。二人如出一辙 。李白还有营营功名的过往 。而唐伯虎彻头彻虎的玩世不恭 。游戏人间 。
这种看得开 。放得下 。潇洒走一回的笑傲江湖之胸襟气度 。文人之中 。真没有几个人能做到!而唐伯虎如此集才华与个性为一体的文人 。为捍卫自己的尊严与人格 。宁愿书画为伴 。不入污池一步 。一生穷困潦倒的悲情故事 。又赚足了世人的眼泪 。
清代史学家钱大昕这样评价:“土木其形骸 。冰雪其性情 。藐千驷以若浼 。拥万卷而自荣 。狂士标格 。才子声名 。”
有才 。够惨 。有气节 。足狂放 。这首诗里有人们对风流才子唐伯虎的喜欢与怜惜!
其他观点:
人们都知道唐伯虎的书画了得 。但对唐伯虎这个人的认识估计大都来自于《唐伯虎点秋香》这部影片 。剧中星爷扮演的唐伯虎深入人心 。他将一个风流潇洒放荡不羁热爱自由的唐伯虎塑造的生动有趣 。
所以与其说我们喜欢唐伯虎 。不如说我们喜欢上了周星驰扮演的唐伯虎 。因为后者也是我们想要活成的样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