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的《出塞》为什么被评为唐诗七绝的压卷之作?( 二 )


正是他和李白等诗人的努力 。让七绝成为唐诗中最流行、最有味道的一种诗歌形式 。

王昌龄的《出塞》为什么被评为唐诗七绝的压卷之作?

文章插图
王昌龄是有压卷盛唐七绝的能力的 。我们来看他这首被称为“七绝压卷之作”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
称为神品 。是明朝李攀龙、杨慎的看法 。不过就像以前说过 。诗歌这种文艺类的东西 。虽然有上下优劣之分 。但要分出第一、压卷这种绝对位置 。是因读者而异的 。你说这篇压卷 。也有人说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才是七绝之冠(胡应麟《诗薮》) 。这上哪儿说理去?
与其去争这些无法判定的高下 。不如来看看这两首边塞诗的差异 。《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
这两首诗都是写戍边士兵的眼中所见的边疆景色和心里的感情 。
《出塞》没有细致描写景色 。“秦时明月汉时关”勾勒出冷月照边关的苍茫景象 。同时加上“秦、汉”增加了历史的厚重感 。说明边塞历来是兵家重地 。“万里长征人未还”指出中原到边关路途遥远 。空间辽阔 。这两句从时间和空间上下手 。“人未还”让人联想到战争的苦难 。
三四句却没有继续感叹战争残酷 。而是转写现在的军事状况是良将无用 。“但使龙城飞将在” 。如果当年的卫青、李广还能在如今纵马边疆 。注意这里并不是说如今没有龙城飞将一样的人物 。而是没有受到重用而已 。“不教胡马度阴山” 。不但是承接上句 。更加表明了边关士卒誓死守卫边关 。愿意为国牺牲的壮烈之心 。
王昌龄的《出塞》为什么被评为唐诗七绝的压卷之作?

文章插图
《夜上受降城闻笛》前两句写景相对较细致 。而且对仗 。“回乐峰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这个描写就是诗人登上受降城看到的景色 。“沙似雪、月如霜”虽然同样苍茫、冷浸 。和“秦时明月、万里长征”比起来 。气势上差了一个等级 。
“不知何处吹芦管”这句点题 。听到笛声 。心内有感 。什么感想?“一夜征人尽望乡” 。前两句写目之所见 。第三句写耳之所闻 。最后一句写心之所想 。“征人尽望乡”是李益的想象而已 。当然也代表了大多数人彼时心中的感情 。这种景色、声音、想象构成了一个意境空灵的艺术整体 。绝句已绝 。诗意未绝 。
两首诗的区别在哪?《出塞》苍茫大气 。士卒望战 。意象昂扬 。《夜上受降城闻笛》诗意空灵 。征人望归 。厌战情绪忽隐忽现 。
这是盛唐与中唐的区别 。是整个时代气息的区别 。年轻多爱“龙城飞将在” 。年老便知“征人尽望乡” 。
不同的时代 。不同的时期 。不同的作品 。昂扬与反思 。都是最好的作品 。哪一首更好 。得看读者自身处在哪个时代 。哪个时期 。
《出塞》、《夜上受降城闻笛》都是一流作品 。但是以王昌龄的“七绝圣手”的成就 。加上《出塞》这种家国情怀、昂扬向上的情绪喷薄 。称为边塞诗中七绝的压卷之作是没有问题的 。
王昌龄的《出塞》为什么被评为唐诗七绝的压卷之作?

文章插图
一家之言 。欢迎指正评论 。
喜欢请点赞并关注 。谢谢 。
其他观点:
这是王昌龄最受欢迎的一首诗 。
《出塞》(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但使:只要 。
龙城飞将:
一说是汉将卫青首次出征匈奴的龙城之战 。龙城:在今内蒙古 。是匈奴祭天集会的圣地 。
一说是汉将李广 。匈奴畏惧其神勇 。称他为“汉飞将军” 。龙城是李广练兵之地 。在今河北 。
诗词中指代所有英勇边关将士 。
王昌龄的《出塞》为什么被评为唐诗七绝的压卷之作?

文章插图
为何会有如此高的评价?
1相较而言
王昌龄的七绝是可与李白并称的 。
李白的七绝 。比如《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下江陵》“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
李白几乎没有出塞曲 。
同时代的边塞诗人王之涣 。高适 。
王之涣名作《出塞》“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
高适《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 。月明羌笛戍楼间 。”
恐怕分不出高下 。风格各有不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