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上的拇指测距,有科学依据嘛?( 二 )


文章插图
500——600米能辨别出敌人的轮廓 。也就是说可以大致知道敌人的胖瘦高矮 。此外 。还能看出敌人的胳膊和大腿此时此刻在做什么 。并可看到敌方阵地上铁丝网周围的木桩 。
700——800米能看出人走动或者跑步时两腿的运动 。是瘸子还是正常人一眼就能分得清 。

军事上的拇指测距,有科学依据嘛?

文章插图
不过也要注意的是 。在用能见度测距法判定距离时 。由于天候、目标情况、地形背景的不同 。有时容易产生一定的误差 。例如 。如果目标过大、位置独立、颜色过于鲜明(如白色) 。在观察时则容易出现误近的情况 。如若目标过小且颜色暗淡(如灰黑色) 。在观察时则容易出现误远的情况 。
其三 。跳眼法 。
军事上的拇指测距,有科学依据嘛?

文章插图
经常看战争题材影视剧的朋友们可能会发现 。我军战士在战时往往会朝敌军阵地方向竖起大拇哥 。然后调整射击诸元 。一炮出去 。敌军灰飞烟灭 。这其实是一种简单而又常用的测距方法 。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跳眼法 。
军事上的拇指测距,有科学依据嘛?

文章插图
跳眼法原理图
跳眼法实际上是一种利用了相似三角形原理的观测方法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知 。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从上图中可知 。图中的A、B 两点分别表示左、右眼 。点O 表示大拇指 。点D、C 分别是右、左眼看到“射击手的鼻子”的位置 。由于一般的人两瞳孔间的距离是其臂长的十分之一 。所以通常情况下AB 的长是OB 的十分之一 。在AB与DC 平行的条件下 。根据“两直线平行则内错角相等”的原理可知∠DCO=∠BAO 。∠CDO=∠ABO 。这时我们就可以根据“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原理知道三角形ABO与三角形CDO 相似 。由此根据“相似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的性质 。我们可以知道x=10y 。所以使用“跳眼法”时 。只须目测出y 的长度乘以10 便知道了x的长度 。
由于史料语焉不详 。跳眼法的具体发明者现在无法确认 。但可以肯定的是该方法在红军时代既已为我军所掌握 。我军著名的神炮手赵章成将军就是运用跳眼法的高手 。赵老爷子堪称炮手中的独孤求败 。他以其出神入化的操炮技术在战斗中屡建奇功 。例如在强渡大渡河之战中 。赵老爷子用迫击炮摧毁了对方碉堡 。弹无虚发 。为后续的突击部队拔出了前进道路上的钉子 。有力的保障了战斗的胜利 。
军事上的拇指测距,有科学依据嘛?

文章插图
跳眼法的具体操作方法为 。右臂向前伸出约60厘米 。竖起拇指于两眼之间 。闭左眼以右眼视线通过拇指一侧对正所要观测的目标 。头和手保持不动 。然后再闭右眼以左眼视线通过拇指的同一侧 。并记住视线所对向的与所观测目标处在同一横线上的某一物体 。然后 。判断出目标与该物体的间隔(米)并乘以10 。即是站立点到目标的大致距离 。
军事上的拇指测距,有科学依据嘛?

文章插图
例如 。若敌方阵地有一棵大树 。通过跳眼法 。闭左眼通过右眼用大拇指瞄准了敌军(树) 。然后闭右眼通过左眼和大拇指看到了塔 。若事先了解这棵树与同其处在同一水平横线上的一座佛塔的间隔为25米 。则据此方法可判定这座房子距站立点的距离约为25×10=250(米) 。
其四 。声光测距法 。
利用声光判定距离是我军战士在夜间必备的战术技能 。众所周知 。光传播速度每秒钟约为30万公里 。因此在近距离内从发光到看见光亮的时间基本是一致的 。
军事上的拇指测距,有科学依据嘛?

文章插图
而声音则是慢性子 。其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每秒钟约为330米 。与光速相比 。声速简直连慢悠悠的龟速都不如 。所以 。只要测出从见到光亮至听到声音的时间 。即可计算出到发光点的距离 。其计算方法有如下两种:
第一 。用秒表计时:先将秒表指针归零 。看到光亮即启动秒表 。听到声音时即停止秒表 。然后 。将测得的时间乘以音速 。即得出目标的距离 。
军事上的拇指测距,有科学依据嘛?

文章插图
如在发现敌军的机枪向我军阵地吐舌头后 。通过计时获知从发现火光至听到发射声音的时间为2秒 。则从观察位置到敌军机枪的距离为:330×2=660(米) 。
第二 。用数数计时:在无秒表时 。可以利用数数计时的方法计时 。即从看见光亮开始数数(用在3秒内从1数到10的方法) 。听到声音时停止数数 。然后 。将数的数字乘以100(声音3秒钟的传播距离约为1000米) 。既可以得到从观察位置到敌方目标的距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