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中与的意思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中与什么意思( 二 )


文章插图
《黄生借书说》翻译读书人黄允修来向我借书 。我把书给他并且告诉他说:书不是借来的就不能认认真真地读 。你没听说过那些藏书的人是怎样读书吗?《七略》《四库》(唐朝京师长安和东都洛阳的藏书 , 有《经》、《史》、《子》、《集》四库 。
这里《七略》《四库》都指内府藏书 ),天子的藏书,但是天子中读书的人有几个?搬运起来累得使牛流汗,放在家里塞满了屋子的 , 富贵人家的书,但是富贵人中认真读书的有几个呢?其余那些祖辈和父辈积攒的图书 , 子辈孙辈随便丢弃的就更不用说了 。不只是读书是这样,天下的事物都是这样 。
不是那人自己的东西却勉强向别人借来,他一定担心别人逼着取回,因而小心忧虑 , 不断抚摸玩赏那东西,说:‘今天它存放着,明天它就要离开,我不能再看到它了 。’如果这东西已经被我拥有 , 我一定在高处捆绑着它,放置收藏保存它,说‘姑且等到别的日子再看它 。’如此罢了 。
我小时候爱好读书,但是家中贫穷不容易得到书 。有个姓张的人有很多藏书· 。我向张氏借书,他不借给我,我回家以后在梦中出现向他借书的情形 。那感觉是这样的迫切 。所以我有看过的书就记在心里 。
做了官以后,薪俸花出去了,书籍买来了,屋里到处都不断地堆积着书籍,蠹虫丝迹时常覆盖书册 。这样以后感叹借书读的人的用心专一 , 而年少时的岁月是值得珍惜的!
现在姓黄的书生像我从前一样贫穷,他借书苦读也像我从前一样;只不过我把书公开借出、慷慨出借与姓张的吝惜书籍、不肯出借,好像不相类似 。既然这样那么是我本来不幸运遇到了姓张的 , 而姓黄的书生本来幸运遇到了我吗?黄生懂得了借到书的幸运和借不到书的不幸运,那么他读书也一定会专心,并且他还书也一定会快速 。
我写下这篇说,让它和书一起交给黄生 。
《黄生借书说》赏析此文阐明了借书与读书的关系,以时不待人、时不再来 , 勉励后学专心攻读 。作者在交代写作缘起后,就提出“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观点 , 出人意表,引人深思 。此观点看似偏颇,但读者读完全文后,方觉得其深刻,极有道理 。
作者先以藏书不读作为反证 。皇家有《七略》之全四库之富,各类书籍应有尽有,“然天子读书者有几?”“贵人家 , 藏书满屋,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至于祖、父辈积书,子孙辈弃而不读,这种现象太多了 。于是作者总结道,有读书之便而无借书之苦的人“读书者有几?”否定答案寓于反问之中 。
作者接着由书及物,作了类比,指出人的普遍心理是:借于他人,担心别人索回 , 因此不住地观摩玩赏;但一旦属于自己,就会束之高阁 , 借口来日再看 。这种心理状态说明了“书非借不能读也”的道理 。
作者再以自己的经历来现身说法,更增强了说服力 。自己幼时家贫借书困难 , 但“有所览,辄省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说明了“借者之用心专”的道理 。后来做了官,有条件买书,却是素蟑灰丝,时蒙卷轴”,这进一步证明“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 。
此文最显著的特点是采用对比的方法论述问题 。如将藏书者不读书与借书者读书对比,将自己家贫无书之时与有书之时对比 , 将黄生与自己对比 。作者于对比中阐明自己的见解,期望读书人应该珍惜读书的机会 , 从而发愤攻读,使学有所成 。
例如以“非夫人之物”与“若业为吾有”作对比;以“余幼好书,家贫难致”的勤学与“通籍后,俸去书来”的疏懒作对比;以“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作对比;以自身的“不幸”与黄生的有“幸”作对比,等等 。这样,不仅能够鲜明地阐述观点,也能加深读者的理解,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