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语言写的慢 go 语言 性能( 四 )


编译速度是很重要的, 如果编译速度够慢, 语言再好也不会有人使用的.
比如C/C++的增量编译/预编译头文件/并发编译都是为了提高编译速度.
Rust1.1 也号称 比 1.0 的编译时间减少了32% (注意: 不是运行速度).
当然, Go刚面世的时候, 编译速度是其中的一个设计目标.
不过我想楼主, 可能想说的是因为编译器自己添加分号而导致的编译错误的问题.
我觉得Go中 { 不能另起一行是语言特性, 如果修复这个就是引入了新的错误.
其他的我真想不起来还有哪些 调编译速度,不惜放弃本应提供的功能 (不要提泛型, 那是因为还没有好的设计).
1.4 错误处理机制太原始
在Go语言中处理错误的基本模式是:函数通常返回多个值,其中最后一个值是error类型,用于表示错误类型极其描述;调用者每次调用完一个函数,都需要检查这个error并进行相应的错误处理:if err != nil { /*这种代码写多了不想吐么*/ } 。此模式跟C语言那种很原始的错误处理相比如出一辙 , 并无实质性改进 。实际应用中很容易形成多层嵌套的if else语句,可以想一想这个编码场景:先判断文件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则打开文件,如果打开成功则读取文件,如果读取成功再写入一段数据,最后关闭文件,别忘了还要处理每一步骤中出现错误的情况,这代码写出来得有多变态、多丑陋?实践中普遍的做法是,判断操作出错后提前return,以避免多层花括号嵌套 , 但这么做的后果是 , 许多错误处理代码被放在前面突出的位置 , 常规的处理逻辑反而被掩埋到后面去了,代码可读性极差 。而且 , error对象的标准接口只能返回一个错误文本,有时候调用者为了区分不同的错误类型,甚至需要解析该文本 。除此之外 , 你只能手工强制转换error类型到特定子类型(静态类型的优势没了) 。至于panic - recover机制,致命的缺陷是不能跨越库的边界使用,注定是一个半成品,最多只能在自己的pkg里面玩一玩 。Java的异常处理虽然也有自身的问题(比如Checked Exceptions),但总体上还是比Go的错误处理高明很多 。
话说, 软件开发都发展了半个世纪, 还是无实质性改进. 不要以为弄一个异常的语法糖就是革命了.
我只能说错误和异常是2个不同的东西, 将所有错误当作异常那是SB行为.
正因为有异常这个所谓的银弹, 导致很多等着别人帮忙擦屁股的行为(注意 shit 函数抛出的绝对不会是一种类型的 shit, 而被其间接调用的各种 xxx_shit 也可能抛出各种类型的异常, 这就导致 catch 失控了):
int main() {
try {
shit();
} catch( /* 到底有几千种 shit ? */) {
...
}
}
Go的建议是 panic - recover 不跨越边界, 也就是要求正常的错误要由pkg的处理掉.
这是负责任的行为.
再说Go是面向并发的编程语言, 在海量的 goroutine 中使用 try/catch 是不是有一种不伦不类的感觉呢?
1.5 垃圾回收器(GC)不完善、有重大缺陷
在Go 1.0前夕,其垃圾回收器在32位环境下有内存泄漏,一直拖着不肯改进,这且不说 。Go语言垃圾回收器真正致命的缺陷是,会导致整个进程不可预知的间歇性停顿 。像某些大型后台服务程序,如游戏服务器、APP容器等,由于占用内存巨大,其内存对象数量极多,GC完成一次回收周期 , 可能需要数秒甚至更长时间,这段时间内,整个服务进程是阻塞的、停顿的,在外界看来就是服务中断、无响应,再牛逼的并发机制到了这里统统失效 。垃圾回收器定期启动,每次启动就导致短暂的服务中断,这样下去 , 还有人敢用吗?这可是后台服务器进程,是Go语言的重点应用领域 。以上现象可不是我假设出来的,而是事实存在的现实问题 , 受其严重困扰的也不是一家两家了(2013年底ECUG Con 2013 , 京东的刘奇提到了Go语言的GC、defer、标准库实现是性能杀手,最大的痛苦是GC;美团的沈锋也提到Go语言的GC导致后台服务间隔性停顿是最大的问题 。更早的网络游戏仙侠道开发团队也曾受Go垃圾回收的沉重打击) 。在实践中 , 你必须努力减少进程中的对象数量,以便把GC导致的间歇性停顿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除此之外你别无选择(难道你还想自己更换GC算法、甚至砍掉GC?那还是Go语言吗?) 。跳出圈外 , 我近期一直在思考,一定需要垃圾回收器吗?没有垃圾回收器就一定是历史的倒退吗?(可能会新写一篇博客文章专题探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