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县城“咖啡青年”拒绝星巴克

投稿|县城“咖啡青年”拒绝星巴克
文章图片

文 | 互联网的那些事儿
年轻人脱城返乡,县城也不再是从前的县城 。
“走,喝星巴克去 。”五一回到山东老家的叮叮,约老家的闺蜜逛街,发现疫情原因好久没回来,老家的县城开了好几家咖啡馆,甚至有瑞幸和星巴克 。
闺蜜告诉叮叮,人口不足30万的县城,现在咖啡店就10几家 。
过去,“县城不需要咖啡”是大部分小县城的标签之一;而现在,咖啡是疫情之下,国内为数不多获得发展的产业 。
在城镇发展越来越契合的当下,一大批年轻人直接下场“造”咖啡馆,他们个性鲜明,愿意展示自己的想法,也偏向于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
在小红书上,关于“县城咖啡”的笔记已经超过6100多篇;裸辞带着十万存款回乡开咖啡店的年轻人也络绎不绝 。
与以往掺杂着咖啡的奶茶店不同的是,在看重以往产品实质的受众外,他们开始真正的注重咖啡内在文化,直接主打咖啡品类 。
对于他们来说,咖啡在年轻人的心里虽然不像奶茶,成为日常饮水的必需,但在通过工业或非工业逐渐加快发展步伐的小县城里,似乎成了一定得有的小城“必配品” 。
从年轻人的角度看,最简单的理解就是,当代年轻人的最终追求都脱离不了,“一手繁华,一手田园” 。
就像我们曾在《打工人梦想的尽头是回农村盖房》一文中谈到,“他们所向往的生活或许并不是一种真实的乡村写照,而更像一种“城乡结合部”的模式” 。
此外,小镇青年的消费水平和消费习惯,已经赶上甚至超过很多一二线城市的外来打工人,他们没有生活的压力,单纯的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 。
01 小镇咖啡支棱起来了早C晚A的年轻人让咖啡市场有了新能量 。
相关数据显示,10年来,中国咖啡消费年均增速已经达到15%,远远高于2%的全球水平 。
2021年,中国咖啡的市场规模已经达到3815亿元,艾媒咨询预测2025年中国咖啡的市场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 。
投稿|县城“咖啡青年”拒绝星巴克
文章图片

北上广深一线城市连锁开店已经逐渐触顶,咖啡消费的觉醒正在三四线城市乃至县城崛起 。
据《中国城乡建设统计年鉴》,截至2019年,中国有县城1516个,人口1.41亿人,这个巨大的消费市场正在孕育强大的咖啡消费能力 。
在杭州丽水市青田县,总人口55万,精品咖啡馆却有300多家 。
据《青田县咖啡产业发展状况调查报告》显示,2014年,青田新开业的咖啡店有41家,2015年新开业32家,2016年新开业35家 。
2017年新开业74家,占当年全县咖啡馆总量的40.6%,青田咖啡产业在这一年出现爆发式增长 。据2021年统计数据看,青田咖啡从业人员已有2000多人,仅咖啡馆年营业额就超8000万元 。
咖啡文化不仅存在于青田,在青田周围乃至整个丽水有着很浓厚的咖啡氛围,于是丽水就成了一个多元的咖啡小镇 。
那么,青田人有多爱喝咖啡呢?
走在街上,每隔三家就会发现一家咖啡厅 。2020年,青田人均咖啡消费量更是超过90杯 。
当地人还笑称,青田人每天要“杀”掉近10000杯咖啡 。就连当地的农民下田割稻、下塘捕鱼前喝上一杯咖啡这种事都稀松平常 。
此外,在小红书上,关于“青田咖啡”的笔记已经超过1000多篇 。
江浙青田的咖啡产业链趋于完善,东北的延吉咖啡也华丽“出圈” 。
延吉市位于吉林省东部,人口近69万,却有约800多家咖啡店,相较于上海每万人咖啡馆拥有量2.85家,延吉是上海的四倍多 。
延吉在店面设计潮流上也是大有讲究,大多数开店的人都会去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找设计师,不管出多少钱都要把最好的设计师带回来 。
在有着咖啡文化底蕴以及咖啡就业者对咖啡极致的追求下,延吉咖啡的火爆似乎也不是没有道理 。
在社交平台上,各地风格迥异的咖啡店更令人心驰神往 。
小红书上“眉山咖啡”的笔记已经超过2700+篇 。
眉山的咖啡更偏向于“中式风”,比如有北京内味角楼红墙的“喜之咖啡”;门口摆着一辆自行车,红纸黑字贴着“眉山”的高阿姨咖啡;整个室内被黑白电视机、收音机、陶瓷碗等极具复古感冲塑着的“吾家咖啡” 。
四川另一座五线小城雅安 。
大学毕业生张晓磊从国企辞职,在大学附近开了“质享咖啡” 。在2018年下半年,星巴克入驻雅安,消费者喝咖啡的热情被激发了 。“质享咖啡”一天的出杯量比刚开店时翻了三倍 。
咖啡文化的下沉一路向南 。
福建南平下县城建瓯,2016年之前咖啡店也仅仅是上岛、蓝湾这样的的西餐厅式咖啡 。
而现在很多诸如“建小咖”一样的咖啡连锁店,开在了临江边,单店出杯量稳定在200杯 。
还有玉林市容县的“栖城咖啡”、河池市环江县的“橘子皮CAFE”、桃源县的“OUI CAFE”、攸县“阅见咖啡书吧”、桐庐县“TENACITY COFFEE顽固咖啡”、南县“咖啡小馆”……都是当地的网红打卡地 。
甚至在安徽、四川的乡村旅游的腹地,开出了“猪圈咖啡”“牛圈咖啡”这样的个性咖啡店,吸引了无数年轻人开车专门去喝一杯咖啡 。
随着年轻人回归小城生活的念头越来越强烈,回乡开咖啡店似乎已经逐渐成为了一种趋势 。
根据社交平台小红书的数据显示,2021年有关“咖啡店创业”的搜索量同比2020年增长311%,其中35%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回老家开家咖啡馆”的试水者越来越多 。
光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让他们无时差接轨吸收众多新思想,更擅长从大量混杂信息海洋中淘金 。
尤其1995年至2009年出生的z世代,有着与上辈截然不同的生活理念,更率真真实做自己,狂野的追求心之所向 。
02 为什么小镇青年偏爱咖啡馆?有这样一个问题:
两个年轻人,一个留守十八线县城月赚3000元,一位在北京月赚10000元,谁的消费力更强?
答案是:县城年轻人!
这并不难理解,相比一二线城市,县城生活成本更低、压力更小,有房有车没有债务压力的年轻人,即使月赚3000,却全部能自由支配 。
相反,大城市月薪过万,除去高昂的房租水电、交通费用、吃饭等必要开支后,所剩无几,不要说还要储蓄买房买车 。
这是有数据支持的,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三线及以下城市的消费者占全国的七成以上,GDP占全国的59%,同时三线及以下城市也贡献着中国三分之二的经济增长 。
下沉在县城的年轻人,有钱,敢花会花,品质消费中餐饮升级表现最突出 。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我国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38.1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2.5%;乡村消费品零售总额5.93万亿元,增长12.1% 。
据《中国餐饮大数据2021年》显示,人均年消费增幅中,最大的是三线城市,为2.6%,其次为四线、五线 。
投稿|县城“咖啡青年”拒绝星巴克
文章图片

另外《指数报告》显示,2021年全年消费扩容情况前20强城市中,除天津为新一线城市外,其余均为三四线城市 。
投稿|县城“咖啡青年”拒绝星巴克
文章图片

未来10年三四线城市年轻消费群体,将成为中国消费升级的重要群体 。
一方面是填补小城人民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是脱城返乡的年轻人回家创业,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给自己打工,养活自己的方式是开一家小店,首选是咖啡店 。
参差文化创始人王森曾说过,“他们当然不想上班,现在也没有太多有趣的工作,能够容纳大批的有创意的有想法的年轻人 。开一个店能够养活自己,不用受人指挥,靠自己的手艺赢得一个简单自由相对富足的生活,这个对于年轻人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
从社交平台了解到,一部分年轻人此生最大的梦想就是寻找一个春暖花开的地方,拥有一家漂亮的小店,从此面朝大海,岁月静好 。
当然,除了部分只想通过开咖啡馆来过简单生活的创业者外,不乏还有真正热爱、兴趣的咖啡青年 。
根据《中国青年创业发展报告(2021)》显示,中国青年创业动机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从事感兴趣的事、获取财富、最大限度实现自我价值 。
投稿|县城“咖啡青年”拒绝星巴克
文章图片

至于为什么会选择小城市,答案也很简单 。
他们其实打心眼里觉得,咖啡不仅仅是咖啡馆的重头戏,更是消费者为自己精心挑选的文化符号,而文化在这个领域似乎永远先于消费 。
从周末安静在星巴克蜗居的群体里就可以看得出,对于他们来说,一杯香草拿铁亦或是一杯冰美式,足以慰藉半生风尘 。
另外,年轻人的生活总是要追求一丝情调,塞纳河畔左岸的咖啡店,手捧气球与玫瑰 。
如果说在繁忙的城市空间里,一杯现磨咖啡是小资青年自我感觉升温的桥梁,那么随着咖啡文化逐渐渗透到小城市,小镇青年也同样可以通过一杯咖啡,来获取那些在大城市才会存在的浪漫情调 。
另一方面,很多人去咖啡厅并不是真的冲着咖啡而来,只是想要找一个相对舒适的环境,与昔日老友畅谈亦或是独自静静的享受下午茶 。
熟人社会,无社交不消费,社交也是县城咖啡店的重要功能 。
相对大城市,县城是个熟人社会,人们的消费场景和消费习惯也围绕着这个属性而形成 。相比于吃饭聚餐,各种咖啡店“人情味”更多,咖啡店不仅卖咖啡,还会有一些简餐,朋友们可以一边吃喝一边聊天 。
在县城熟人社会中,这样的社交效应被充分释放 。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个从未出现过精品咖啡的小城市,开出第一家咖啡店,在营业过程中极大的可能会面临着日以为继的窘境,最后要么靠情怀艰难支撑,要么通过卖甜品、小吃来“曲线救国” 。
“书店、花店、咖啡店是杀死文艺青年们的三种商业方式” 。这个调侃也是重要的商业逻辑 。
县城的人,口袋里有钱,但不多,把钱花在刀刃上是消费的基本逻辑 。
自2020年开始星巴克、幸运咖、瑞幸等头部品牌选择下沉四线城市,县城咖啡店的火可能会继续升温 。
03 低线城市只会更卷县城咖啡店也不会只是岁月静好 。
第一财经发布的《2021青年咖啡生活消费趋势洞察》报告显示,中国的咖啡消费规模逐年扩大,近年来同比增速在30%左右 。
资本已经注意到了县城咖啡店的潜力,平安证券2021年底发布的报告指出,一二线城市咖啡渗透率已达到67%,咖啡店正趋于饱和,下沉成了唯一获得高增长的办法 。
北上广深以外,从三四线城市到县城小镇,年轻人的咖啡消费正在觉醒 。
星巴克、瑞幸们宣布下沉到四线城市,一点点、Coco等新式茶饮品牌也在县城卖起了咖啡,创业的咖啡小店每年都有更新 。
有一个问题值得注意,城市里原本的游戏规则并不适配县城,这就需要整个县城的咖啡从业者摸索出新的模式 。
比如星巴克,将当下一二线城市的商业模式用在县城上,仅仅是价格就难以让消费者接受 。
换一个维度来看,在未来或许独立精品咖啡的小众、独特更受消费者的喜爱,但在当下,随着不同精品咖啡的下沉,竞争一定是难以避免的 。
此外,前期开在热门购物商圈的独立精品咖啡,优势也会提高,但最重要的还是在咖啡自身,是否能够拥有不错的消费群体 。
在消费风潮扩散规律里,通常来讲,大多数消费浪潮都从一二线城市发源,然后再传导到三四线及以下城市或农村,咖啡也不例外 。
在有限的生命周期里,咖啡品牌们如果想破除规模增长天花板,在深耕一二线城市外,拓展下沉市场是很重要的一条路线 。
但这是一块极其难啃的市场,要让县城年轻人养成像大城市年轻人一样的每天两杯咖啡的习惯,并不容易,咖啡本身提神醒脑的功能属性,对于闲适的县城生活来说,成了可有可无的存在,口感和环境反而成为留客的关键 。
但是这一点上,竞争的还有奶茶、小酒馆甚至西餐吧 。
对于县城里的年轻人来说,咖啡馆是情怀,是富有烟火气息的生活碎片,是悠闲惬意的时光,但目前看并非日常 。
【投稿|县城“咖啡青年”拒绝星巴克】他们需要的,可能只是大城市同样的生活方式而已 。(本文首发钛媒体APP)

    推荐阅读